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循环结构》说课稿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循环结构》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结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小节。课时安排6课时,本课为第4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四大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数学的重要基础,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算法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算法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基本算法语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循环结构是程序框图的一种基本逻辑结构。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体会循环结构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前,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因此,学生具备类比简单 的赋值得出 的结论的基础。另外,高一学生形象思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抽象认识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宜选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实例引入,通过对引例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经历循环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表达循环结构,并尝试整理成程序框图。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学生应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并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究,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体会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难点为循环结构中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五)教材处理

  教材中直接给出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再对循环结构进行讲解,这样做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根本意义很难理解。因此,我对教材内容作了一点调整,从对概念的分析,逐步引导出框图形式,使学生明确循环结构的框图表示是算法的另一种形式。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神秘感和畏惧减少,更易接受,同时体会到写程序框图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纳入知识系统。主要体现在两部分:

  1、循环结构的概念分析和框图的得出过程,主要为启发探究的教学方式完成。

  2、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及对引例的分析过程,主要由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完成。

  (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框图的书写节省时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创设情境,形成概念

  引例:写出1+2+3+4+……+100算法步骤,并画出程序框图。

  教学处理:为了更好地完成引例的算法过程,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知识进行复习,主要复习两个问题: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在框图表示中, 的含义( 为常数 )

  设计意图:设计此引例的目的是由于此题是从1加到100,反映了重复执行加法运算的过程,为引出概念做好准备。

  问题预设:即学生在写算法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甲:第一步:输入1,2,3,…,100;

  第二步:计算 =1+2+3+4+…+100;

  第三步:输出

  不足:输入数据时很烦琐,若求1+2+3+4+…+10000值,则很难实现。

  (2)乙:第一步:输入1,100,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输出

  不足:必须知道公式,若不知公式,则无法进行。另外,这只是求一种类型公式,而如果改为 则无法进行。

  (3)丙:第一步:确定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计算

  ……

  第100步:计算

  第101步:计算

  不足:步骤太多,有限时间内不易实现,浪费时间。

  (4)丁:第一步:确定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若 ,则执行第二步,若 ,则输出结果。

  教学处理:这四种方案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然后,教师展示学生做法,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分析,得出各种算法的优点和不足,师生共同研究,比较出第四种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与前三种方法比较而言,步骤简洁,把重复的步骤用一个式子表达出来。若学生中没有发现第四种方法,则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从而得出循环结构定义,同时揭示本课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引出循环结构的概念,并且使学生明白解决问题方法不一定惟一,但我们要考虑选择最优方案,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随着定义的得出,进入第二阶段。

  (二)发现问题,探究新知

  1、循环结构定义:在算法中,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过程。

  教学处理:由第四种方法得出定义后,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前两种结构的研究方法,即从定义到框图。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循环结构的框图形式如何?学生对引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80030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