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6)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说课稿 篇8

  一、地位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等比数列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后新的一种特殊数列,在生活中如储蓄、分期付款等应用较为广泛,在整个高中数学内容中数列与已学过的函数及后面的数列极限有密切联系,它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设计本节的数学思路上:

  利用类比的思想,联系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学习方法,采取自学、引导、归纳、猜想、类比总结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思想、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等比”的特点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等比”的理解及利用通项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预习自学环节。(8分钟)

  首先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本105页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并出示预习提纲,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122至P123例1上面。

  回答下列问题

  1)课本中前3个实例有什么特点?能否举出其它例子,并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2)观察以下几个数列,回答下面问题:

  1, , , ,……

  -1,-2,-4,-8……

  1,2,-4,8……

  -1,-1,-1,-1,……

  1,0,1,0……

  ①有哪几个是等比数列?若是公比是什么?

  ②公比q为什么不能等于零?首项能为零吗?

  ③公比q=1时是什么数列?

  ④q>0时数列递增吗?q<0时递减吗?

  3)怎样推导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课本中采取了什么方法?还可以怎样推导?

  4)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与函数关系怎样?

  (二)归纳主导与总结环节(1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回答为主体,教师引导总结为主线解决本节两个重点内容。

  通过回答问题(1)(2)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强调以下几点:①定义关键字“第二项起”“常数”;

  ②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定义: =q(n≥2);③q=1时为非零常数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引申:若数列公比为字母,分q=1和q≠1两种情况;引入分类讨论的思想。

  ④q>0时等比数列单调性不定,q<0为摆动数列,类比等差数列d>0为递增数列,d<0为递减数列。

  通过回答问题(3)回忆等差数列的推导方法,比较两个数列定义的不同,引导推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法一:归纳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并从次数中发现规律,培养观察力。

  法二:迭乘法,联系等差数列“迭加法”,培养学生类比能力及新旧知识转化能力。

  <0为摆动数列,类比等差数列d>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40451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