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2

  一、整体说明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中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学习“时间的计算”以及“24时计时法”等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生能否牢固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非常关键。

  (二)学生情况简析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会了认读整时和半时。同时在生活中,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生活体验和实际的认知经验。因此,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互教互助,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的“动”起来。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有观察发现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合作学习法等。

  (四)教学整体的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内容多而零乱,我准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一方面让会认读钟表的学生保持极高的学习兴致,能把自己的经验具体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语言;另一方面也让还不会看钟面的学生能在愉快、和谐、自主的环境中主动接受知识。本节课的练习部分是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这一原则而设计的。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掌握1时=60分;认识用“×:××”表示的时刻,会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能合理地利用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二)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点的时刻。

  (三)难点的突破:针对“能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点的时刻”这一难点,我准备采用生动可爱的动画形象来引发学生的兴趣。置学生于积极的观察、分析和小组辩论活动之中。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1、整时时刻的认读

  2、用看图说话的方式,以引导学生说明“一位小学生的作息时间”来导入课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交流、辩识、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了解有关钟面的基础知识。

  首先,在教学中,我利用钟面模型的课件以及学生手中的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解决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建立起“我能行”、“我真的很棒”的信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其次,让学生认识1分钟,并通过“数一数自己的脉搏在一分钟里能跳动多少次”活动来体验一分钟的长短、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然后,交代1小时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时、分之间的进率关系(1时=60分)。从而为以后的时间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作学习如何看钟面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演示在9:00时刻的基础上表针走到9:05的过程,让学生目睹“分针走过9时整后,又继续走了5小格,这就是9时零5分。再依次出现6时10分、7时30分让学生认读。

  在这部分内容中,“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点的时刻”是本课难点所在,针对这一难点,我利用两个可爱的小动物争论的场面,引导学生进入小组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在操作中提高,总结规律、突破难点。而且使学生警惕自己在以后的练习中“千万别做那只小笨猪!”

  解决这一难点后,大量的认读巩固也至关重要。在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调动的钟表及学生手中的实物,继续采取学生互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生生互考、互练,将以往的“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让全体学生都有交流的空间。达到能熟练认读钟表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巩固、应用知识。将数学还原回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整个练习部分以闯关形式出现,极具挑战性的题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关:“把显示相同时间的电子钟和闹钟用线连起来”的问题设计,意在巩固刚刚学过的内容。

  第二和第三关:“找出分针和时针”的问题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第四关:“选择合适的时间再用线连起来”的问题设计,为的是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效果预测:本节课内容虽然多而零乱,但并不难理解,只要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教师把握好讲课的速度,学生应有一定的能力扎实地掌握。同时,我们也不能期望以往不会认读钟表的学生仅仅在一节课中就把有关时间的知识全部熟练掌握。尤其是像认读3时55分这样的难点。而且,在学习了非整时时刻的认读后,还有可能引起个别学生学习上的负迁移。可能会把整时的时刻读成“×时60分”等等。这就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提高。)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下面我将从1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分析3学情分析4教学设计 5教学与学法设计 这几个方面来讲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1、 本教材特点

  本教材采用的是由胡兴福主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土木工程类实用创新型规划教材,教材在内容选取上突出了专业教育的特点,建筑专业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培养“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是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的作用。

  2、本章节内容的地位、作用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包括抹灰工程、门窗工程、吊顶工程、饰面工程、楼地面工程等,其中吊顶工程是装饰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吊顶工程的施工是影响建筑物美观的重要部分,而

  吊顶材料的选材,吊杆的连接,龙骨的安装对吊顶工程甚至建筑物的装饰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不少学生毕业后会从事装饰装修工作,掌握吊顶的施工工艺以及验收标准对今后顺利从事装饰施工工作能起到不少帮助作用。

  二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通过老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使同学更进一步理解吊顶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2)能力目标:(1)能够合理选择吊顶材料,熟悉掌握吊顶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2) 能够掌握吊顶工程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程施工职业道德,为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 装饰工程技术人员作准备。

  4、教学重点:

  掌握吊顶工程施工工艺,吊杆和结构层的固定。

  5、教学难点:

  吊顶工程的施工要点

  三 学情分析

  四 教学设计

  6、说教法

  吊顶工程施工是本学期这门课的重要知识点,我们突出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7 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8、布置作业。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406399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