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读《母亲》有感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读《母亲》有感

读《母亲》有感1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书,名字叫《母亲》,读后受益匪浅。

  这一书讲的是:以前工人们的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忧愁,有一名叫威尔的工人,他的母亲很支持他的工作,并冒着危险来帮助他。一向胆小的母亲变得勇敢了,母亲一直帮助着他。

  这位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子,什么都不顾了,并从中变得坚强了。她很疼爱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她会为巴威尔的生活而哭泣。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心里一样心急如焚,巴威尔对她说了不好的话的时候,她会忍着,经常背过去,偷偷地流泪;当外人欺负巴威尔的时候,她会很愤怒。

  这一点一滴,岂不是每一位母亲的形象,只不过我们平常没有仔细观察而已。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她们的每时每刻都对我们有着爱。

  最后,祝愿天下每一位母亲都天天快乐。

读《母亲》有感2

  我从小就很喜欢看童话书,尤其是安徒生写的每一篇美妙而又神奇的童话故事,家中的书柜还放有他的《安徒生童话》全书册,里面的童话故事都被我读得滚瓜烂熟。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的故事》这篇童话。《母亲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平凡的母亲想从死神的手中夺回自己深爱的儿子,而可恶的死神用那位母亲巨大的代价作为交换的条件,可母亲却丝毫不犹豫,她心中只顾着想儿子的安危。最后,尽管这位母亲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是终于如愿以偿的换回了她在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的儿子。

  在生活当中也是如此,世界上没有一对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我们这一代的儿童却不知幸福是何物,一点也不懂得把握幸福。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吃午饭,妈妈因为忙碌,忘记了煮我最喜欢吃的甜酸排骨。当我知道后就大发脾气,认为妈妈是世界上最坏的人,一点也不疼我,不爱我。所以她才会忘记煮我最喜欢吃的食物。那时候我觉得十分委屈,就连午饭也不吃了,坐在一旁噘起嘴生闷气。妈妈一见我这副模样,赶紧来向我道歉,可我一点也不领妈妈的情,拧过头不理妈妈,觉得妈妈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我整一个下午都没理睬妈妈,可妈妈却时常给我倒水喝、弄一些小糕点给我吃,还不时为我添一件衣服,就生怕我渴着、饿着、冷着。而我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妈妈的付出,心中一点也不觉得愧疚,也没有想过要体谅一下妈妈。直到晚上吃饭时,妈妈给我做了一桌子我最爱吃的美味佳肴,我的气才散消。当我第一次读《母亲的故事》时,我脸上滚烫滚烫的,好像十几双火辣辣的视线望过来,他们好像在批评着我:你怎么只能一味地享受父母对你的付出,却从来没想过要回报父母,孝顺父母呢?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敢挑剔母亲做的菜,也不埋怨父亲忘记给我买玩具。并且学会了回报父母,同时也知道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比我的父母更爱我。

  《母亲的故事》里的母亲诠释了世上所有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心。是呀,最爱你的人是谁?永远都最关心你的又是谁?是你的父母。故事中那位手无寸缚的母亲为什么会那么勇敢的从死神手里夺回儿子?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着她?是爱,是那位母亲对她的儿子的爱!我想,假如每对父母遇到了和那位母亲类似的事的话,他们都会与母亲所做的一样:无论要付出多少巨大的代价,也要救出自己的孩子!

  父母给予你的爱就如同大海般深沉,但是又汹涌,而且是无价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知足与回报父母的爱。

读《母亲》有感3

  学了《朱德和母亲 》一课后,我很感动,从文中我知道了朱德母亲对朱德很是疼爱和关心。但是朱德为了减轻母亲的劳累,他非常勤劳和孝顺。

  我长这么大,只在今年的三八节帮妈妈做了一些事。比起朱德总是赶在母亲前面把事情做完,我很愧疚。

  朱德之所以能成为总司令,是母亲言传身教的巨大力量。

  学了《朱德和母亲》后,我明白了平时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就像在学习上,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生活中,少给爸爸妈妈增加烦恼和负担,学会感恩。做一个像朱德一样的人。长大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读《母亲》有感4

  《母亲的叫醒》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位母亲彻夜不眠,为的是第二天能够准时叫醒她的孩子的故事。文章中的“我”因为闹钟没电了,便连夜打电话给远在家乡的妈妈,让她记得第二天准时叫醒自己。第二天,当“我”还在睡梦中时,妈妈便打来电话,一看表,比原定的时间早了15分钟。“我”生气了,埋怨妈妈不该这么早把“我”叫醒,挂断了电话。

  上班的路上“我”看到了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他们不顾严寒,冒雪等待第一班公交车,出于好奇“我”上前询问,原来今天是他们儿子第一天开公交车,他们不放心,早早地赶到公交站台等待。而这之前,老奶奶一夜没睡。

  文中的“我”哭了,她心疼自己的妈妈,更后悔不应该这样对待这样爱自己的妈妈。她明白了在母亲心中,儿女的事情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为了能让儿女睡个安稳觉,为了不让儿女迟到,母亲宁可自己彻夜不眠,做儿女们忠实的闹钟。

  文外的我,心中满是感动。想想自己也常常不能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总是抱怨、不理解。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总是陪在我的身边,不眠不休,而我还会因为一点疼痛冲她发火。在妈妈生病的时候,我却过着照常的生活,不知道主动去关心一下妈妈,甚至还会因为没人帮我收拾洗澡的衣服跟她生气。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以后我一定会用心体会妈妈给我的爱,理解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懂得回报母爱。因为是母亲的呵护,让我们幼小的生命由第一声响亮的啼哭,到迈出第一步蹒跚的脚步、喊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生命之花在母爱的浇灌下才能够出落得如此娇艳!

读《母亲》有感5

  读了《朱德和母亲》这篇课文后,我深有感触,由朱德想到了自己......

  “朱德四五岁起就帮母亲递柴火、烧开水。只要能帮到母亲的忙,再苦再累,朱德都觉得很高兴。”我们四五岁的时候,还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听老师讲故事呢,处处有人哄着、护着;回到家里还在妈妈身边撒娇、哭闹着要玩具呢!哪里想过妈妈的感受?

  “每天放学以后,看到母亲在灶前汗流满面地烧饭,朱德总是悄悄地把书包一放,就默默地挑水和放牛去了。”“总是悄悄地......就默默地......”可以看出朱德前辈小时候就很自觉,帮妈妈干活是完全自愿的,发自内心的。是主动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当然我们现在的生活好了,不需要挑水放牛,那我们每天放学回家都在干什么呢?

  “朱德家没有水井,每天要到山坡下去挑水。挑满两桶水,再爬山坡走回家,这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件很难的事,但是朱德为了减轻母亲的劳累,总是抢这去做。”读到这里我好像看到了前辈小时候挑水的样子:单薄的身子,窄小的肩膀,担着水桶,颤颤巍巍地一步一顿地艰难地从山下往上走.......可他还“总是抢着去做”。如果是我们,会去“抢”着做吗?即便做了,能坚持多久?

  此时,我想到了自己,我该怎么做呢?当然我们现在不用烧开水,不用放牛,更不用挑水了。但是我们可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擦地板、洗内衣、整理书桌等,帮助家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帮助了别人,不也很好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416601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