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学美术教案

礼仪常识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 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具学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幅画。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课题:美术小记者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对资料,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具学具:纸、笔、彩色笔、相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做好学生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2)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3)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进行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四、收拾与指导学生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十九课教学资料:

  摄影其实是一种记录影像的技术,进行这种技术的工具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一个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线的进入,使胶卷产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两个部分。机身内置快门来决定胶卷进行曝光的时间,快门其实是一个掩盖胶卷的机械装置,在进行曝光时按照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业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以结集光线,在胶卷上造像。相片影像的优劣取决于合适的曝光(还有构图,色彩等等),相机快门负责曝光时间,而镜头不单有对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调较的光圈来决定光线量,再配合快门决定光线投射在胶卷上的时间,产生一个受控制的曝光过程,即是一个拍摄过程。而胶卷刚记录下影像,通过冲洗,扩印等工序,便最终得到拍摄所要的照片资料。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编织工艺品是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加工后,经手工编织而成的工艺品。编织工艺品在材料、色彩、工艺等方面形成了天然、朴素、清新、简练的艺术特色。

  本课中学生要学习采用传统编织最基本的提压技法进行简单的穿编制作。可将纸条、草绳、草叶等材料,通过剪、粘、穿编等方法,编织成有趣的作品。

  教材中用纸穿编成的“仙鹤”展翅高飞,活灵活现;用玉米叶穿编成的龙,利用了玉米叶天然的肌理,看上去纹理清晰,精美绝伦;用草叶穿编成的蝗虫,造型逼真;用彩色纸条穿编成的变色龙,色彩艳丽,趣味盎然;用草叶穿编成的小兔子,技法独特,新颖有趣;用麻线穿编成的小毛驴,精巧细腻,憨态可掬。这些作品能在材料选取、制作技巧及思路拓展上给学生以帮助。

  本教学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双手,促进手脑并用能力的提高,又开拓了学生造型的新领域,会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教学思路:

  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可采用激趣方式导入教学。教师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穿编工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拆分、恢复,加深学生对操作步骤的理解。教师应适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问题,如色彩的搭配、经线的裁剪、图案的设计等,并进行个别指导,提高作品质量。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认识编织概念—欣赏与编织有关的艺术表现形式—探索编织的基本技法与步骤—实践制作—展示评价。

教学建议:

教案一

  (一)引导阶段

  展示一顶太阳帽,交流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编织工艺,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回忆身边常见的编织物品,它们有什么用处?有什么特点?感受编织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二)发展阶段

  拆开、恢复草帽,探讨它是如何编织而成的,了解编织的基本技法。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并动手试做,初步掌握基本的编织技法。

  学生欣赏收集的不同材质的编织工艺品图片,思考:编织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可以怎么添加?怎么进行造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交流,并动手实践,制作自己的作品。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学生展示作品,简述制作心得及感受。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教案二

  (一)引导阶段

  课件展示编织工艺品,请学生讲一讲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教师提问:“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学生自学教科书中的穿编技法,探索其规律。观看教师示范穿编一件简单的作品,巩固基本技法。

  分组讨论,总结步骤,解决难点。

  对穿编技法进行改进、创新。对穿编材料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

  在教师范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可以怎么做,可以选取什么材料,并动手把自己的设想制作出来。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对学生作品的造型要求不应太高,只要作品完整、有趣就可以。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liyichangshi/427277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