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师心得:谈谈我的备课习惯(2)

心得体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二类,钻研的习惯。

  1、 对于教材,不论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我都习惯于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先读教材,从课文到练习,从“提示”到注释,力求自己读懂。从中体验学习的步骤和要领,形成属于自己的对教材的独特认识。

  2、 古人说:“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因此,我习惯于在教材中寻找“文眼”,苦思“教眼”,寻找能牵一发而动合身的教学因素,寻找教学的突破口。例如《苏州园林》一文,第二段挈全篇,文章的思路与结构由这段落展开,因此,我在该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与其余段落的联系,很顺利地完成了该文的教学任务。又如《气候的威力》一文中,有不少于10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抓住这些句子,就能理解课文内容与结构,于是我将重点放在这些句子上,在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一步明确是承上还是启下,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折这些句子的关系,看哪些存在包容和被包容关系,这些句子涉及的段落。抓准了这样的“教眼”教学得心应手,学生经松自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我追求“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效果,很想达到“耳得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境界,因此,习惯于尽量多地占有资料,习惯于抱怀疑态度的审视资料,以“我”为主地比较鉴别各种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各种资料互相补充,丰富充实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常常发现资料中的水分和误区,发现资料中的闪光点和精辟处,常有豁然醒悟的快感,将资料中的精辟部分与认识融为一体,形成属于独特的东西,确定教学设想和教法。

第三,写教案的习惯。

  1、 常习惯于在讨论中写教案,喜好与同桌的教师在商量、探讨、甚至是面红耳赤的争辩中写教案,或交流对教材的见解,或征询对教法的看法,互相提示,互相帮助补充,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

  2、 习惯于在写教案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需求,从学法的指导出发,尽量采用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知识,能力编成口诀,就是其中一种。例如将句子成分分析归纳为看位置,按顺序,看意义,看标志,看关系几种方法,将单复句的编成琅琅上口的口诀:人事物,之其代,之作助动是额外;以于介词是常见,既介又连以字兼;连副词,而则的,都表承接而额外;也乎哉耳和焉,都作助词焉有变“;将课外阅读的方法归纳为“初读,审题,细读,表达”四步法;将话题作文话题处理概括为“变通,增补”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既受学生欢迎,又产生良好的效果。

  3、 在写教案中,除按常规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分课时,有步骤、环节外,习惯于在教案中用红笔标示课时、重点,将板书总体设计分解,分别用红笔标示于各环节中,极大地方便了自己。

  4、 习惯于写新教案、评教案,对象和要求不断更新,旧教案岂能适应?超前备课备多了,简案怎能具体反映备课写教案时的构想?

  最后还有一个不是习惯的习惯,那就是上每节课前必先温习教案,整理本节课的内容、步骤、环节、方法等,力求跨进教室前成竹在胸。

  上述习惯,或许可以看作是一个过来人的陈旧陋习,但是,如果借此而挣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局面,我甘作这“沉舟”,甘作这“病树”。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xindetihui/10787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