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关于教师学习心得体会集合9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学习心得体会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1

  近一段时间,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以及教师的日常行为要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增强了自己的教育法制理念,也使我对一些不合法的行为有所了解,并引以为戒。下面谈一些我的体会:

一、要有坚定的信念

  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和高素质的人才。只有依法履行教师责任和义务,才能维护学生和自身的权益。

二、要敬业奉献。

  教育者要先爱教育。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 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卓有成效地工作。记得在一次班会中,学生问我:“老师,你为什么选择了老师这一职业?在我们看来,老师很辛苦,地位也不是很高?”当时我是这样回答学生的,我说:“因为我喜欢孩子,我爱你们,喜欢和你们在一起,和你们在一起,我永远充满活力,老师也永远不会老;人们说当老师是最清贫的,但我要说,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因为我拥有了学生对我的爱和尊重,这是无价的呀,所以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当时学生掌声不断,我感觉到了当老师的幸福和自豪。我也在思考着,要得到学生的爱和尊重,我们就得敬业,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在敬业的基础上还要表现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乐于奉献,树立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三、对待学生要有爱心。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严慈相济”既有“严”的管教,又有“慈”的给予,充分表达出教师既要有父之严,又要有母之爱,两方面都要让孩子受益,更显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友”给人以亲切、信任、平等、易接近的感觉。“良师益友”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能终身受益的好老师、好朋友,建立了师生平等关系,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爱让我们温暖,爱让我们彼此信任,爱让我们心与心相连。只要老师把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那他(她)就是最伟大的、最成功的、最受人尊重的老师。

  要想做一个好教师,就要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教师,当然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章制度行事,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往往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从爱孩子出发,时刻谨记师德规范,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不歧视体罚学生。对那些有过失的或者是调皮的学生进行教育要理智、冷静。只要多关心他们,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一片爱心。用爱感化学生,让他在感动中改变。

  有时教师会爱之切,责之深。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法治意识,一定要掌握合适的度,不可以违法。不能一厢情愿,更不能是强加的,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批评教育是对他的爱护,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教书育人,管教管导。

  传授学生的知识是老师的本份,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更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寓德育于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个健康向上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如果老师又做了,根本就没有任何说服力。但是真正做一个称职的老师,做学生的表率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是学生们的老师,我们的一举一动,对孩子们的影响极大。为人师表,从我做起。

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自身素质高了自然而然治学能力将更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师应该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逐步成为行家高手。“终身学习”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不是因为仅钻研业务才去学习,而是在人生中每个时段(哪怕退休)都要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努力充实自己,努力为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尽一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决心时时处处以师德规范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实,教师也非圣贤,也会有过失,也会有牢骚,也需要人文关怀。别人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我希望自己是一个电灯泡,照亮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我自己!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在学习《教师法》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更新了自我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我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能够吞下去,那此刻我不会再怎样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必须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好处,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教师法》不仅仅帮忙教师得到她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我的权利。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如体罚学生等。《教师法》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礼貌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务必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状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

  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用心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忙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职责。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务必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忙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于情节极为恶劣,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职责。

  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我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所以我认为给予我们这些新教师上一节用法的课更有实际的必要。

  透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明白了要想使自我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我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构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其次,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透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我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

  其次,教师要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师德修养。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师德修养的目的,在于构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潜力。教师不仅仅要透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我的行动,培养自我的良好的品行。就像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的那样,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能够了事的,要重在实行。

  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我的师德品质。教育实践还是不断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力。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不是一时一事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探求,不断的认识,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高。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指导整个修养过程的总目标是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它作为一面旗帜,为教师如何作人,如何胜任教书育人的职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动和激励着教师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奋进。但是,由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过程是构成师德的各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人原有的道德水平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性,使得教师道德修养的目标必然有着层次之分,每个教师务必从自身的实际状况出发,确立可行的目标,去努力实现自身师德从无到有,从现有层次向更高层次的攀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xindetihui/33478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