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棉花姑娘》的教学心得

心得体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终于结束了……”走出多媒体教室,我不由暗暗地松了口气。只要是老师都知道,准备一节公开课有多么地辛苦。特别是这次全县新课程课堂展示活动,因为面对的是下学期即将走进新课程实验班的老师,更与平常的公开课有所不同。因此经过我们教研组的讨论,决定立足点放在“展示”上面,把我们在课程实验中的一些心得、做法展示出来,以供借鉴。但是,我们这些做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平时逐渐点滴积累起来的。如何在短短的一节课内最大程度地展示出来,这可给我出了道难题。

  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我理出了《棉花姑娘》这一课的教学思路:初读课文--小组学习生字──摘“棉花生字卡”巩固生字──联系字词学习句子──游戏参与互动──初步感知课文--课外延伸。整个设计不能说是完美的,但至少体现了平时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转变、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做法。但是,课堂的学情永远是我们无法估量得到的。这次活动听课老师较多,便把课堂置于多媒体教室。同学对于初次接触的多媒体教学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就在玩“词语气球”游戏时,情绪高涨,要求再来一遍。考虑到课堂的时间调控,我便没有继续重复这个环节,而是以一句“同学们读得很不错,都得到了电脑爷爷的掌声,下次有机会我们再玩吧”轻轻带到了下一个环节。

  课后的交流会上,有老师对此环节引出了讨论的问题:“假如我们在课堂遇到了同学要求‘再来’时,老师要不要‘再来’?”

  是啊,作为师者,要不要“再来”?

  我想,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是“要”或“不要”就能包涵一切的。

  首先,小朋友的好奇心是永无止尽的,假如每一个要求我们都一一满足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无限延伸,纪律和教学内容将大大受影响,没有良好的课堂环境,同学获取知识的效率自然大打折扣。我们不难想象这个画面:同学兴奋异常,小手林立,声音此起彼伏;老师满脸通红,力图“扭转局面”。在平时教学中也不难看到这个画面。文吉吉先生在《课堂教学的实质与好课的评价问题》一文中提出:"教学需要‘交往’、‘沟通’、‘对话’,但‘教’绝非一个‘交’字了得。"是的,我们追求的"民主、平等"的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弃权”。

  但是,假如一个老师只关心课堂教学任务是否得以完成,而忽略了对同学的心灵关注,忽视了同学的主体意识,这同样也是不可取的。这样的老师,只能是为“教学”而“教同学”,不是为“同学”而“教学”。

  那么,到底要不要“再来”呢?我想,应该是视学情而定。假如是同学的良性要求,教师可以满足,并且借机加以延伸拓展,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假如教师不加以选择,一味跟从,这丧失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地位,学习的互动就无法凸显出来。

  我们的教学在课程改革中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学方法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无定法”,邓小平说过:“不论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同样的,”能够让同学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就是好课”。做为教师,我们惟有不时反省自我、总结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让自身成为一条会唱歌的鱼,带领着小朋友们游弋在新课程的浪潮中,把课堂教学变成快乐的知识海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xindetihui/52939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