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给予树》教学心得(2)

心得体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语言联系丰富情感

  语言是在联系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给予树》中的“妈妈”看到小女儿金吉娅只买了棒棒糖而生气。当我问他们:“妈妈为什么生气?”时,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有的说:“妈妈让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而金吉娅只准备了棒棒糖,所以妈妈生气。”有的说:“妈妈好不容易攒的钱,金吉娅只买了棒棒糖,不知道她用20美元做了什么?”还有的说:“妈妈看到金吉娅只为家人准备了棒棒糖,以为她把钱留给自己了,妈妈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是个自私的孩子。”……这是孩子们在结合上文的基础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倾注了自己对家人的爱,是对给予精神的丰富。

  又如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意思。教师处理这一段的落脚点应是站在篇章整体的角度去“了解”金吉娅的所作所为,而不是金吉娅是怎样一个人;是要立足于事件本身去感受金吉娅的“给予”精神,而不是抓住“仁爱”等词语去“扣”到底哪儿能体会到她的仁爱、哪儿能反映出她的体贴。通过填空、有感情地朗读等操作,达到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感受本课的人文精神的目的,从而完成三维目标的融合,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落实。

三、语言概括升华情感

  学习《给予树》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孩子们写出自己此时内心最真切的感受,孩子们很激动,他们写道“我也要象金吉娅那样做个善良的人。”“人间处处有真情”“世上还是好人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句句真情的流露,怎能不叫人欣慰,这是学生对给予精神的高度提升。

  每一件文学作品都是一段情感的宣泄,一种道德的宣扬。只有用心去感受语言才能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领悟其中的思想内涵。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获得某种人生的启迪。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xindetihui/53129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