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琵琶行》中的唐代琵琶艺术(2)

白居易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其实,唐宋诗歌中多记载有“拢、 、抹、挑”等琵琶演奏技法。唐代诗人元稹的《琵琶歌》中有:“六幺散序多拢 。”诗人王建在《宫词一百首》中写道“琵琶先抹六幺头。”诗人李绅在《悲善才》中说:“轻腕拢弦促挥抹。”唐代李群玉的《索曲送酒》中说:“烦君玉指轻拢 ,慢拨鸳鸯送一杯。”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中也提到:“部中有一面琵琶,声韵高下,拢 揭掩,节拍无差。”宋代晏殊的《玉楼春》中说:“春葱指甲轻拢 ,五彩条垂双袖卷。”宋欧阳修在《减字木兰花》中也提到:“慢 轻拢,玉指纤纤嫩剥葱。”由此可见,“拢 抹挑”确是唐宋时期琵琶常用的演奏术语。

  那么,“拢 抹挑”究竟为何意?1、“拢 ”。《乐府杂录·琵琶》中记载了两位大约与白居易同时期的琵琶演奏高手——曹刚和裴兴奴各自的演奏特长:“曹刚善运拨,若风雨,而不事和弦;兴奴长于拢 ,不拨稍软。”时人谓:“曹刚有右手,兴奴有左手。”这段话清楚地表明,唐代的琵琶演奏确有“拢 ”的技法,而且“拢 ”具体的演奏规范应该是:“拢 ”使用的应是左手而非右手;“拢 ”指的是左手的扣弦。从字面上讲,“拢”指“靠拢,靠近,合拢,聚会”等意思;“ ”指“搓捻,搓揉”等意。如果把这些词意与琵琶左手手指的演奏联系起来,“拢 ”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拢”即“扣”,指左手指按弦的动作;“ ”即“捻”,指左手指揉弦的动作。2、“抹挑”。“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弹奏乐器。白居易《小庭亦有月》云:“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王建《宫廷》之二九曰:“琵琶先抹六幺头,小管丁宁侧调愁。”这里的“抹”均为广义,指的是弹奏之意。从狭义来讲,“抹”则指演奏弹拨乐器时的一种具体指法,与“挑”相对应,食指向内、顺手下拨为抹,反手回拨叫挑。元代人吴澄在《琴言十则》中说:“挑也,食指向外”。可见,对于起按弦作用的左手指来说,使用“抹”与“挑”这两种动作就没有必要了。因此,“抹挑”的运用当属右手的演奏技法应是可以确定的。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到,《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是用拨子,而非手指来演奏的。白居易在诗文中明确点出:“曲终收拨当心画”,“沉吟放拨插弦中”。魏晋时期,产生于西域地区的四弦和五弦琵琶传入中原,由于为马上乐器,所以最初用拨子弹奏,声音响亮,便于在行进中欣赏。但由于受阮咸等中土乐器的影响,其演奏方法也由拨弹逐渐向指弹发展。指弹法自唐初就已出现。《新唐书·礼乐志》载:五弦“旧以木拨弹之,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太宗悦甚,后人习为琵琶。”在唐代时,用拨子和手弹两种方法均普遍流行。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曾说:“奏琵琶有两法,用拨弹,用手奏,是从人之所好而已。”到了宋元时期,指弹法才真正占据了主流,宋代以后,琵琶在形制上还出现了品位。直到明代,指弹法才完全替代了拨弹法,琵琶的演奏方法才最终得以定型。白居易在《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一诗中描写到了拨子:“珠颗泪沾金捍拨。”他在《听琵琶妓弹〈略略〉》一诗中再次提及到了拨子:“腕软拨头轻。”在元稹的《琵琶歌》中也记载了用拨子来弹奏琵琶:“泪垂杆拨朱弦湿。”在段安节的《乐府杂录》中也有使用拨子的记录:“开元中有贺怀智,其乐器以石为槽, 鸡筋作弦,用铁拨弹之。”从实物资料上看,唐代还使用拨子演奏。在大量的唐代绘画中,多是用拨子来弹奏琵琶。在今天的日本皇宫仓库——正仓院内,仍珍藏着唐代琵琶,也是持带有拨子的。龙门石窟造像中的10余件琵琶也都是用拨子演奏的。可见,持拨子弹奏仍占唐代琵琶演奏的主流,用手指弹奏在当时还属一种新兴的演奏技法。  三 《琵琶行》中的唐代琵琶形制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它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琵琶包括了三弦琵琶(秦末产生,唐代称秦汉子)、阮咸琵琶(唐代称阮咸)、五弦琵琶(唐代或称五弦)、四弦琵琶(唐代称琵琶)四种形制。

  在唐代,琵琶主要包括了五弦琵琶和四弦琵琶两种形制,但文献中的“琵琶”一词在当时则应指四弦琵琶。四弦琵琶在唐代占据了主流地位。当时,五弦琵琶则被称作“五弦”、“五弦琴”或“五弦琵琶”,与四弦琵琶有明显区别。《旧唐书·音乐志》曰:“五弦琵琶,稍小,盖北国所出。《风俗通》云:以手琵琶之,因以为名。案:旧琵琶皆以木拨弹之。太宗贞观中始有手弹之法,今所谓琵琶者是也。”而在《新唐书·礼乐志》中则把五弦琵琶径称“五弦”:“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太宗悦甚,后人习为琵琶。”可见,五弦琵琶和四弦琵琶最初均用拨子弹奏,到了唐太宗时期,才出现了手弹之法,用拨子或手指两种弹奏方式在当时均比较流行。

  白居易对五弦琵琶和四弦琵琶有明确的区分。他把四弦琵琶称为琵琶,而把后者称为五弦或五弦琴。在《琵琶行》的诗文明确记载:“犹抱琵琶半遮面……四弦一声如裂帛。”可见,琵琶女弹奏的也是四弦琵琶,并且是竖向抱于怀中进行演奏。

  白居易的《琵琶行》,其文学价值极高,对音乐描写生动形象,感人肺腑,堪称千古第一音乐诗。而该作品正是唐代发达音乐文化的产物。当时的社会崇尚音乐,优秀音乐作品层出不穷,专业的表演阶层应运而生,而名垂青史的音乐表演名家也不断涌现。诗文中的琵琶女本是长安倡女,演奏水平精湛,在演奏时充分运用了“拢 ”与“抹挑”等左、右手的演奏技法,达到了理想的演奏效果。而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正是在唐代占据主流的四弦琵琶。【《琵琶行》中的唐代琵琶艺术】相关文章:

1.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唐代琵琶艺术

2.琵琶行中的月

3.唐代《琵琶行》白居易

4.琵琶行艺术特点

5.《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及诗人形象

6.琵琶行中的音乐教学

7.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情感

8.谈《琵琶行》中的“转”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aijiyi/230746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