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教学实录(2)

 二、读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老师有两点要求:一要注意停顿,二要注意读音。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标出,小组内解决或留待解决。

  生:自由朗读诗歌,小组间相互订正字音和停顿。

  师:同学们已经把诗歌读完了,是否还有疑惑的地方?下面老师再把这首诗读一遍,请同学们边听便标记自己读不准的字音、停顿。(老师朗读诗歌)

  生:边听边做标记。

  师:现在我们已经能把这首诗歌熟练的朗读出来了,但是要想读出情感,那就要弄清诗歌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不懂的地方标识出来,求助其他同学或老师。

  生:借助注释译读诗歌

  师:好,同学们已经看完了,还有什么疑惑解决不了的吗?

  生1:“胡天”什么意思?

  师:有谁知道吗?

  生2:边塞的天气,古代把西北少数民族称为“胡”。

  师: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但是要真正的领略诗歌的美、理解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那就要品诗。

三、品诗

  师:同学们以前品读过诗歌吗?

  生:没有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品读诗歌的方法。“品诗”,第一要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我们的思绪要随着岑参飞到一千多年前,飞到他所戍守的边塞,去领略绮丽的边塞风光,去感悟他丰富的思想情感;

  第二,要品词。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去思考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它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所起的作用。

  师: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用好奇的眼光观察风景,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认真品读本诗,结合相关语句,你能说说自己所发现的“奇”吗?我们大家共同练习品读第一句诗好不好?

  生:好

  师:“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从这句诗中你能发现什么样的奇?

  生:(思考、讨论)风大,天下雪早。

  师:同学们说得好,看来大家已经会品诗了。这一句突出了两个奇:一个是风奇狂,一个是天气奇异。接下来请同学们品读其他的诗句,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奇”最多,实在找不到的可以求助老师。

  生:(小组间合作,品读诗歌)

  师:好,有很多同学已经有了答案了,谁最先为大家说说

  生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梨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师:“梨花”盛开?是梨花盛开吗?同学们,你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吗?

  生2: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这儿不是写的梨花。是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雪花落在树上的美丽的形态。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在这儿诗人把雪花比作了梨花。那么“千朵万朵”该怎样理解呢?

  生3:“千朵万朵”写出了雪下的大、下的多。

  师:对,“千朵万朵”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前面半句中“忽如”一词该怎样理解呢?

  生4:“忽如”写出了边塞天气的变化无常。

  生5:“忽如”也写出了诗人那种惊奇和惊喜的心情。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忽如”一句作者运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把苦寒的冬天写得没有一点寒意,反倒生机勃勃、暖意融融,充分体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气魄。哪位同学还发现了诗歌的奇?

  生1:“狐裘不暖锦衾薄”,写出了边塞天气的寒冷。 师:写出了奇冷,还有写冷的地方吗?

  生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师:这一句采用的是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同学们知道吗?

  生:(思考、沉默)

  师:互文。就是这两句的意思是相通的,将军都护的角弓都不得控,铁衣都冷难着。

  生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千丈冰”,写出了天气异常的寒冷。

  师:这一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寒地冻的壮观景象。“千丈”、“万里”是不是实指啊?

  生(齐):不是,是虚指。

  师:那采用的是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生:夸张

  师:“愁云惨淡”该怎样理解?云会愁吗?“惨淡”是谁的心里感受?这一句又是什么样修辞方法?

  生:这是借物抒情。

  师:借物抒情是修辞手法吗?句中是“愁云”,已经赋予了人的思想情感。

  生:是拟人

  师:对,本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写景的同时,也写出了因天气阴沉而对朋友的担忧之情。

  师:其实有一处细节也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同学们注意到了吗?

  生“风掣红旗冻不翻”,红旗因为冻住了而不能迎风翻卷。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诗歌通过这样一个细节,形象的写出了边塞天气的奇寒。

  师:其实除了写奇寒之外,这一句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奇异的边塞风景。我们可以想像一下,粉妆玉砌的世界里,只有一面红旗在迎风飘展,白之洁、红之艳,多么亮眼。另外,迎风招展的红旗,也使我们想到了边塞将士那不屈的斗志。还有奇吗?

  生:“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出了与朋友那份难分难舍之情。

  师:是啊,朋友已经远远的离去,而诗人仍然久久的伫立在那儿,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他会想朋友回去路上的艰辛,他会想到与朋友在一起的欢乐岁月,他也会想今日离别,何日才能与朋友相见。

  师:以前我们学过的一句古诗和这一句的意境非常相近,同学们能想起来吗? 生(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环境如此苦寒,离别如此难舍,全诗是否有哀伤之感?试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讨论)

  生:我认为诗人虽然哀伤但是不悲观。哀伤是因为与朋友的离别,不悲观是从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胡琴琵琶与羌笛”,“风掣红旗冻不翻”等相关诗句看出的。

  师:这位同学对诗歌的理解非常深刻,为了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首诗的主旨,我们先来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

  (屏幕显示作者简介)

  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

  生:朗读作者简介

  师(小结)

  写环境苦寒如此,写朋友惜别如此,但全诗却无颓唐哀伤之味。虽“北风卷地白草折”,但“千树万树梨花开”,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虽“冰覆瀚海、云遮长空”但“乐曲激荡、红旗映雪”,给人一种豪迈的气概和积极向上的情怀。他曾呐喊:“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两度出塞,为国效力。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他心中始终装着祖国、装着人民,不谋一己私利。所以,一个胸怀大志的诗人,绝对不会因为环境之苦而放弃自己的激情,也不会因为把守边塞无缘回京而悲观失望。相反,这首诗却表现了他的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aixuegesongwupanguanguijing/7507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