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背影》课堂实录

背影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2、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导语:《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纪实性散文,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份的《文学周刊》上,它的发表使朱自清声誉鹊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的高年级学生看到从“工”字厅走出的朱自清,会情不自禁地向一年级新生介绍说:“瞧,他就是写《背影》的朱自清!”那时,朱自清因为他的《背影》而成了清华园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么,《背影》究竟写了什么,何以有如此魅力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背影》这一课。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出不懂的字词。

  (读完课文,师生共同完成如下工作:)

  生字:交卸(xiè) 奔丧(sāng ) 差使(chāi ) 琐屑(xiè) 颓唐(tuí ) 蹒跚(pán shān ) 踌躇(chóu chú )

  生词:祸不单行——不幸的事连续发生。 亏空——欠人钱物。

  发之于外——把情绪表现出来。 妥贴——合适,恰当。

  师:我们已扫除了阅读课文的“拦路虎”。那么,让我们再来通读课文。

  生:读课文。

  师: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问题一:本文写了哪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哪一次?

  生:本文四个地方写到“背影”,第一段写难忘“背影”,第六段两次写“背影”,结尾一段追忆“背影”,其中重点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师:问题二:作者写父亲爬月台时,用了哪些动词?请在书上划出来,大声朗读并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生:在书上划出“戴”、“穿”、“探”、“爬”、“攀”、“倾”等动词。

  ——这些动词逼真地刻画出父亲的“背影”形象。

  师:问题三:课文中第二、三段写祖母去世及父亲失业的文字是多余记述吗?

  生1:不多余。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是为刻画父亲爱子情深的形象作铺垫。父亲在精神打击、经济拮据的双重困境中,对儿子照顾还那样细心,这就更使儿子感动。

  生2:作者写这两段并不是有意要作铺垫,只是客观地记述当时的事实罢了。这两段是后面“车站送别”的背景和原因,必须写。要是没有父子同时奔丧回家,同时起身北上,哪来的“浦口送别”?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有道理。本文的二、三段或许不是作者刻意为之,只是出于叙事的需要写上了。但客观上对送别场面起到了铺垫和烘托的作用。

  问题四:你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文路吗?

  生:开头先点出“背影”;中间再回忆几年前父亲送我的前因后果,并仔细描画出送别时父亲的“背影”;最后又回到现实,叙述写作的起因,追忆父亲的“背影”。

  师:根据大家的回答,我把课文的文路用图表示出来:

  父亲爬铁道时的背影

  家境困顿 父亲混入人群中的背影 父亲来信

  难忘“背影” 再现“背影”

  结语:这节课我们主要扫除了阅读障碍,理清了文路。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一课。为此,请大家课后完成下面的作业:

  《背影》这一课里写的事情发生在1917年,这正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请同学们利用互联网或历史教材,查找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资料,了解那一时期青年人反抗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热潮。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eiying/31291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