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边城》的思想倾向(3)

边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下面我来分析《边城》所写的那种桃源仙境般的世界,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在作者笔下,“边城”几乎成了和谐美满的桃源仙境,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呢?近年来一些评论对《边城》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真实性认识不足。有些评论家认为“《边城》反映的是30年代的社会生活。当时中国正处在尖锐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之中。然而,小说描绘的却是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真诚的‘爱’的桃源仙境。”⑤它“是作家善良的心为在黑暗中挣扎的人们寻找寄托灵魂的伊甸园。”⑥其实,这些纯理论的批评意见是脱离了《边城》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的实际。细心读者都会发现小说中反映的生活是有一定真实基础的。小说虽写于30年代,但它反映的却不是30年代的社会生活,而是作家对家乡湘西地区20年代初期社会情景的追忆。这从小说第一章关于翠翠的母亲“十七年前同一个茶峒屯防军人唱歌相熟后,很秘密地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的介绍,和“翠翠的父亲,那个又要爱情又惜名誉的军人,在当时按照绿营军勇的装束,穿起绿盘云得胜褂,包青绉绸包头,如何使乡下女孩子动心”的交代中,就可确信翠翠是出生在清朝末年而不是民国初年,到翠翠十四五岁时,那该是“五四”运动时期。所以《边城》中描述的环境、人物事件也该是“五四”运动前后的生活情景。那种指责小说和时代“显得不和谐、不合拍”⑦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但我也不否认,《边城》确存在忽视阶级性的倾向。沈从文在小说中描写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多数是不自觉的,有时离开人物的阶级身份,甚者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把剥削者也描写成谦谦君子。  《边城》是最能代表沈从文描写乡土民情风格的小说之一。从总的思想倾向来看,它描写了一种健康的世态,歌颂了边地民俗的淳厚和湘西人民的强悍,赞扬了那里的富有人情美和心灵美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作者一心要维护和恢复湘西边地的淳厚民俗和朴素的人性,致使作品流露出一种怀旧情绪,缺乏应有的时代感,甚至掩盖了现实生活中日益尖锐的阶级斗争。《边城》的思想倾向是极为复杂的。  注释:

  ① 从文习作选•代序.

  ② 边城题记.

  ③④ 边城.

  ⑤ 徐葆煜.<边城>不是现实主义作品.书林,1984年第1期.

  ⑥ 同一主题旋律下的不同时代乐章――略谈鲁迅、沈从文、张弦的爱情婚姻小说创作.今日文坛,1987年第4期.

  ⑦ 赵福生.论沈从文抒情小说的思想基础.河南大学学报,1984年第5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ancheng/26484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