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边城》的风俗与人性美

边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边城》是一部充满风俗没语人性美的小说,大家读过这部小说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边城》的风俗与人性美,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的风俗与人性美

  《边城》是沈从文描写“湘西世界”的一个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男女恋爱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廖廖,但悱恻动人。故事是以悲剧告终的,小说的结束语让人充满希望又教人一腔无奈:“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了一种天长地久的悲凉直透读者的灵府,使人不自觉地与主人公翠翠一同咀嚼命运的苦涩。恋爱是其主线,略略涉及军队生活,背景设置在一个叫做“茶峒”的湘西小山城中,有机融合“边城”的自然风景,风俗习惯,人性民风,巧妙运用多种叙述方式,在局促的时空里展示三个年轻人的感情历程。由于作者对“边城”寄寓了美好理想,从而使《边城》纯净如画,篇幅不长却玲珑剔透,行文从容且凝练畅达。景色令人陶醉,习俗令人神往,民风令人倾心,人性则如天然玉璞教人爱不释手,是现实与梦想交织成一个瑰丽的世界,似真又幻。

  一

  边城地属江南,其风俗自有江南的共性,有因民族杂居,更有其独特性,无论那种风俗,都散发着浓浓的韵味。

  江南水碾,如今已不见踪迹,沈先生记录得十分生动:“倚山滨水来一座小小茅屋,屋中有那么一个圆石片子,固定在一个横轴上,斜斜的搁在石槽里当水闸门抽去时,流水冲激地下的暗轮,上面的石片便飞转起来。做主人的管理这个东西,把毛谷倒进石槽中去,把碾好的米弄出放在屋角隅筛去糠灰。”苏东坡说王维诗中有画,沈先生寥寥百字也可以看出一幅l画,水石相激,石轮飞转,吱呀之声不绝于耳,米之由谷而出。木、石、水奉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三种事物,一经智慧的组合,竟能为人驱遣,或转或停,不能不叹为奇迹,水碾不独湘西一地专有,江南水乡凡有井水饮处一般都有此等庞然大物,

  边城居民对于端午节是翘首以盼的,可以吃粽子看龙舟,“那些极狭的船,在长潭中笔直前进时,水面上画着如何美丽的长长的线路,”水手气冲宵汉的豪情,节奏整齐的划浆声,鼓手繁简有致的擂击,长船如鲸的狂掠,两岸雷动的欢声,吊脚楼上既看人又被人看的黄花姑娘,使端午的边城摩肩接踵人声鼎沸。龙舟赛罢,是到深潭中捉鸭子。鸭子本是戏水高手,泅水的健儿必得有高超的搏浪绝招。观看人鸭相戏不逊于观看龙舟竞渡,两岸依旧水泄不通欢声雷动。岸上观众或鼓励捉鸭,或为祝贺捉到鸭子,或为可惜差一点捉到鸭子,欢呼声此伏彼起。健儿们被一片如浪欢呼所鼓舞,一臂为浆,以身作舟,宛如碧波中翻腾的蛟龙,浪花飞溅处,矫健的身躯时隐时现。

  天保、傩送兄弟爱上同一个姑娘翠翠,老船夫让天保选择走马路还是走车路。走车路是请人上门说亲,走马路是隔溪唱情歌,且要蛔三年六个月。三年六个月,超级马拉松,得要多少歌?且看歌曲来源。老船夫死后,杨老兵为大家唱丧歌,一个是《王祥卧冰》,一个是《黄香扇枕》,两者都在二十四孝中占有一席之地,后者还人转《三字经》,这是主流文化的滴水:更有地方特色的歌曲,如巫师迎神歌,其中有“洪秀全、李鸿章,你们在生是霸王,杀人放火尽节全忠各有道,今来坐席又何妨!”后者人歌的事距20世纪30年代不过数十年,而楚巫文化历史悠久,巫师迎神唱歌当年代久远。可见,树木鸟兽,四时风光,历史典故皆是人歌原料,不愁无事可唱。沈先生晚年曾对美国学者金介甫说:“敬神的多,几千首,几天都唱不完,”三年六个月,对于为情所狂的年轻人不过小菜一碟。

  湘西版的迎亲仪式大致如此,“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闭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个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花轿坐新娘子,唢呐吹曲子,有酒有肉有点心,最重要的是新郎宫要亲自去迎娶新娘子。迎新风俗为翠翠少女情怀乱云飞渡揭开序幕,由人及己,翠翠无师自通进入怀春季节。正如描述端午浓墨重彩,乃是让天保兄弟有表现机会。

  老船夫的溘然长逝,令沈先生引进了一个最庄严的风俗――下葬。“住在城中的老道士,还带了法宝,提了一只公鸡,来尽义务办理念经起水诸事。”此番动作,不算奇特,奇特处在下葬时,“老道士照规矩先跳下去,把一点朱砂颗粒同白米,安置在阱中四隅及中央,又烧了一点纸钱。”纸钱许是黄泉路上的过路费,而白米当是干粮,朱砂呢?是湘西特产,有镇邪之效?总之,奇特。

  《边城》中尚有一些习俗,如翠翠曾有棕叶编蚱蜢蜈蚣玩,老船夫用葫芦装酒,装酒亦可用竹筒,竹筒也可以装钱,行人装钱一般用褡裢,莫不就地取材,物尽其用,但都打上了湘西儿女心灵手巧聪明能干的烙印。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ancheng/26484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