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沈从文《边城》中的陌生化表达效果(3)

边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悬念式的结尾

  在小说的结尾处,《边城》以这样的一句话结束了整篇小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4]带着“傩送会回来吗?”这样的疑问,小说以看似悲剧的结尾收场了。沈从文在故事的结尾给读者设置了深刻的悬念,引发读者去思考、推敲、揣测,究竟傩送是否会回来呢?面对自己心爱的翠翠,他会忍心永远离她而去吗?面对天保把爱情让给自己之后外出,中途翻船而丧失性命,他愧疚不已。这让傩送自己也无比的困惑,无从选择,只能选择逃避、离开。这样悬念式的结尾显然成为小说的一大亮点,留给读者足够宽广的想象空间去填充自己内心世界中主人公翠翠的爱情命运,使读者依照自己的独特想象来将小说补充完整。小说以“零位结局”为特征,在《边城》中构成对比的另一方傩送因对哥哥天保深感内疚而可疑地缺席离开了,然而小说并未因此而结束,这就是形式主义所谓的“零位结局”。至于真正的结局如何,可以由读者自己推知。正是由于在这种“已知”的现实与“未知”之间形成了对比、差异,这样才能够真正吸引读者的眼球,进而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品味、体会这样带有悬念的悲剧性结尾,成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激活读者深切的感受能力,体现出了“陌生化”的本质内涵。

  悬念的设置一般出现在小说开头和中间部分,而沈从文却将其设置于小说的结尾之处。这便产生了一种新鲜、独特、与众不同之感,在读者完整的读过小说内容,深刻的分析人物性格后,给予读者足够合理的想象条件,在小说的最后结尾之处留给读者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令读者自由想象与联想,这正是小说悬念式结尾设置的妙处所在。因而,产生了强烈的“陌生化”表达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ancheng/30846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