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汪曾祺读《边城》(2)

边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边城》激怒了一些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因为沈从文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规定的模式写作。

  第一条罪名是《边城》没有写阶级斗争,“掏空了人物的阶级属性”。

  是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要写阶级斗争?

  他们认为被掏空阶级属性的人物第一个大概是顺顺。他们主观先验地提高了顺顺的成分,说他是“水上把头”,是“龙头大哥”,是“团总”,恨不能把他划成恶霸地主才好。事实上顺顺只是一个水码头的管事。他有一点财产,财产只有“大小四只船”。他算个什么阶级?他的阶级属性表现在他有向上爬的思想,比如他想和王团总攀亲,不愿意儿子娶一个弄船的孙女,有点嫌贫爱富。但是他毕竟只是个水码头的管事,为人正直公平,德高望重,时常为人排难解纷,这样人很难把他写得穷凶极恶。

  至于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向下行船时,多随了自己的船只充伙计,甘苦与人相共,荡桨时选最重的一把,背纤时拉头纤二纤",更难说他们是"阶级敌人"。

  针对这样的批评,沈从文作了挑战性的答复:“你们多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泪',且要求一个作品具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言语上,甚至一本书的封面上,目录上。你们要的事多容易办!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我存心放弃你们……”

  第二条罪名,与第一条相关联,是说《边城》写的是一个世外桃源,脱离现实生活。

  《边城》是现实主义的还是浪漫主义的?《边城》有没有把现实生活理想化了?这是个非常叫人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小说叫做“边城”?这是个值得想一想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ancheng/32959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