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边城》教案设计(2)

边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观看电影《边城》(节选),教师介绍课文有关内容,学生交流影片观看感受,熟悉课文,了解背景。

  2、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特点。

  学生积极发言,内容涉及环境描写、人物形象、音乐画面、主题思想、作品风格等几乎所有主要方面(从略)

  第二课时

  1、欣赏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体会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世界。

  2、体会环境美、爱情美、人性美及道德之美。

  3、了解小说的风格、作者的文学主张。

  教学过程:

  (一)感受翠翠心理情绪的变化。

  问题组一:

  1、你能通过对小说主要内容的筛选、缩写显现翠翠的心理过程吗?

  梳理归纳:(找原文回答)主要语词如下:

  薄薄的清凉——胡思乱想——忽然哭起来——神往倾心——摘虎儿草——顶美顶甜——当笑话答——心被吹柔软——原来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

  翠翠的爱情是朦胧的,是飘飘忽忽是一串梦。

  她的爱情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显化的过程,那是一种非物质的,超过一切世俗利害的关系的情感。

  2、有人评价小说的第一部分:通过一景、一思、一哭、一问表现出了翠翠朦胧而美好的爱情,如何理解?

  提示1:翠翠胡思乱想,可能想了些什么?

  提示2:翠翠多次“哭”,“哭”的是什么?

  讨论后归纳:

  一、二两段的描写景物,使翠翠觉出了世上万物的勃勃生机,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各种杂乱的声音和着夕阳的余温撩拨着她内心的成熟的情愫,使她感到寂寞和惆怅。

  于是胡思乱想,通过梦想、祖父的护爱,来获得补偿。

  但幻想毕竟要回到现实,所以她看到“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杆在般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内心的波动和人们的悠闲形成动与静的观照,欲静却不能静,使她忍不信哭了出来,少女青春内心的波动通过莫名的哭也泄露了“天机”。

  最后,那一问也便在情理之中,因为她有朦胧的向往。

  所以说,一景、一思、一哭、一问,渲染出翠翠内以后情愫和波动的情思,让它在景物和举手投足间得到充分的表现。

  (二)问题组二:这篇小说有多次环境描写,你喜欢哪一处,读一读,并说明喜欢的原因。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发言,品味其中的间蕴和作用。

  归结如下(结合课后练习三):

  1、主要内容大致有:

  (1)、天已快夜,……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2)、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忽然哭起来了。

  (3)、月光如银子,……闭着那小小眼儿睡了。

  学生一:描写小鸟可以衬托夜幕降临后的气氛,衬托出夜晚的宁静,也勾勒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学生二:也为下文做了个美梦作铺垫。

  (4)、月光极其柔和,实在太美丽了。

  (5)、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学生一:翠翠被美妙的歌声打动,产生了美妙的联想——氛围的美好。

  学生二:祖父希望翠翠能得到美好的爱情,希望翠翠快乐——祖孙情的美好

  学生三:朦胧的隐秘的内心流动,纯情少女的甜蜜憧憬——爱情的美好

  教师:想象的美好,人性的美好

  2、作用

  ①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推动情的发展

  ③独立的审美

  总之,小说对翠翠的心境的刻画,是糅合着环境描写进行的泻染气氛。作者所写的景物都是湘西农村中极为普通的东西,它为人物活动创设舞台。这些普普通通的景物在作者笔下形成了一个极富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淳朴自然而又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美好意境,具有十分动人的艺术魅力,成了沈从文散文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和风格,并寄寓的作者的拯救民族道德的创作理想。

  (三)问题组三

  1、摘虎耳草这个细节有什么作用?

  2、小说中多次写到“歌声”,请并举例说说民族的“情歌”并说出你的理解

  归结:1、虎耳草是心形的,象征美好和爱情。

  2、“歌声”的理解

  ①情节上的照应

  听说唱歌——梦里听歌——明白歌声是爱情的一个显化过程

  ②学生一:蒙古族的《敖包相会》

  学生二:高山族的《采槟榔》《阿里山的姑娘》

  学生三:还有《那鲁湾情歌》

  学生突然齐声:《康定情歌》(欢快地笑)

  (学生可以举出许多,即让他们喜爱歌曲的长处得以发挥,有可以对流行歌曲的审美作暗示)

  作为一个民族的特征,他们用歌声来表达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走马路”,他们千年传歌,代代相递,那是他们灵魂不竭的吟唱。

  (四)问题组四

  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结合课后练习一)

  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有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安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如其分的说明。

  温柔可爱翠翠,殉情的双亲,侠骨柔肠的外祖父,豪爽慷慨的顺顺,手足情深的兄弟,这里没有邪恶、贪欲、嫉妒,人人都那么和善、诚挚、自足、谊侠重义、古道热肠,加上明快的情节,含蓄的情感,素朴洁净的语言让人体会到了纯美。  四、教学反思:

  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必须回归“文学”,回归到人及其情感、语言及文化的品味上来。审美、人文、陶冶是主体。

  这是一篇纯美的文学作品,湘西的美的,作家的文笔是美的,笔下人物也是美的。如果以小说的一般解读方式进行简单的人物、情节或主题的分析将把它肢解得支离破碎,美感顿失。我以为类似于《边城》《荷花淀》这样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学的美之所在,得到美的熏陶,才是符合文学作品教学的要求。如果不能通过对文本的教读,让学生感受文学和人文的阳光,就是教师“文学的缺席”。有幸的是学生课后仍津津乐道。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ancheng/35146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