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冰心与母亲(2)

冰心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母亲一直让童年的冰心穿男孩的装束,且常穿海军制服。

  原来,谢葆璋参加过甲午海战,在大东沟海域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舰艇遭鱼雷袭击沉没,他死里逃生,泅到刘公岛后才回到福州。在他归家之前,杨福慈忧心如焚,悄悄买了一盒鸦片烟膏藏在身上,准备一旦得到丈夫阵亡的消息,就服毒自尽……

  后来听祖父给他讲这个故事后,童年的冰心受到巨大震撼,原来母亲如此打扮她,是希望女儿具有她父亲那样的坚强意志。

  一次,女儿顽皮地问:“妈妈,你为什么这样爱我?”母亲笑了:“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正是这种只讲付出而不求回报的崇高母爱,使冰心姐弟们生活在一个明亮的天空下。在冰心4岁时,母亲就开始教她识字,经常只教两遍,冰心就会了。可是,学了不久她就觉得乏味,想到外面去玩。母亲就把她揽在怀里,给她讲故事,那悲欢离合的故事,又唤起了她强烈的求知欲。

  当她识字多起来时,母亲就拿出《三国演义》让她读。冰心连猜带问竟全部看完。那时她才7岁,母亲大喜过望,又拿出《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名著。在母亲的指导下,冰心 11岁时就几乎看完了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

  最使冰心难忘的还是母女有时共读一本书,她们为故事情节中的欢喜场面开怀大笑,又为那些动人的故事而挥泪。

  冰心长大后,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着:“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虽暂时在最低的空间上,幻出种种的闪光,而在最短暂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

  杨福慈是个能接受新事物的女性,她的几个兄弟都是同盟会会员,常常寄些进步刊物给她阅读。她最爱看的是同盟会的刊物《天讨》,但是看这类书刊,一旦被发现,是要掉脑袋的!在母亲的影响下,冰心也开始偷愉阅读起革命书籍来。

  辛亥革命爆发,母亲如饥似渴地读《申报》,还将仅有的一点首饰换成钱,捐给起义的军队。冰心也效仿妈妈,把攒的压岁钱捐了出来。

  1914年,在母亲的支持下,冰心成了北京贝满女子中学的学生,1918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当时,一般的女孩子读点书就满足了,而在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任司长的谢葆璋和妻子希望女儿能和男子一样学些技能,好出去就业。

  在父母的教诲和支持下,冰心在燕京大学毕业时,因学业、品行俱优异,获得了最高荣誉──金钥匙。这是燕京大学建校以来,第一次把这项奖颁发给了一位女学生!

  在冰心进入文学创作后,母亲更是她的良师益友。“五四”后,杨福慈对新文化运动发生了兴趣,阅读了许多进步刊物。冰心感到母亲有很多新的见解,还懂得许多新名词,“普罗文学”之类,都是她从母亲口里听到的。再比如,母亲不反对婚姻自由,但很注重爱情专一。

  一次,冰心的一位女同学与人私奔了,那同学母亲到谢家垂涕而道,谢葆璋表示愤慨,唯杨福慈默不作声。客人走后,她说:“私奔也不要紧,本来仪式算不了什么,只要他们始终如一就行了。”

  母亲的观点对冰心触动很大,她喜欢跟母亲交谈,以激发创作欲望,于是,诸如《家庭问题》、《一个忧郁的青年》等问题小说和许多的散文诗相继问世。

  冰心作品问世之前,母亲总是她的第一读者,又是最热忱的批评者。言传身教好母亲

  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时,还得到美国最好的女子大学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的奖金。对于留学,母亲却没那么兴奋,冰心当时已经是二十四五岁的“大龄”姑娘了。凭她的模样、才气和知名度,有不少人慕名者前来求婚,可她没有中意的。

  冰心从未长期离开过母亲,眼下要远涉重洋,母亲自有许多担忧。1926年,学成归来的冰心还带一封未来女婿吴文藻给岳父母的“求婚信”。对于女儿的婚事,母亲还是那句话:“只要你们是相爱的,妈妈就高兴。”

  冰心的婚礼是比较简单的。一向疼爱女儿的母亲总觉得这样太简单,又因无力给女儿足够的陪嫁而伤心落泪。冰心的父亲安慰着:“我们没有赚钱的本领,送给女儿的不是一箱子金钱,乃是一肚子的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ngxin/9178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