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从《红处方》看毕淑敏的生命观(3)

毕淑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理性地认识死亡:生与死都是生命的必然过程

  死亡话题是毕淑敏小说一贯关注的话题,从她的军旅小说到新体验小说都表现了对死亡的正视,表达了毕淑敏对生命的热爱。过去,我们常常把死亡分为两种: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实际上,很多普通人的死,不是重于泰山也不是轻于鸿毛,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事实。生是生命的开始,死是生命的结束,生与死构成了生命的链条。生是人们无法控制的事实:或是父母的精心安排或是命运的偶然收获。死往往也是人们无法控制的一个事实:寿终正寝无疾而终、疾病缠身不能医治、飞来横祸意外身亡等等都是人们无法预料与控制的。死亡向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当人们可以选择生也可以选择死的时候,如何面对死亡,如何认识死亡,如何感受死亡,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在简方宁看来,生不如死的时候,死亡是一种幸福:生并不都是快乐,死也并不都是痛苦。死亡不是世界末日,不是人间毁灭,是生死链上的最后一环,是生命的必然结果,是对生命曾经存在的最后证明。

  五、理智地选择死亡 ,平静地面对死亡

  简方宁死前医院正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一是医院科研经费短缺,无法一下子买断经过临床试验戒毒效果很好的中药药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药方所有人将它卖给外国人;二是有血案在身躲进戒毒医院的张大光膀子被公安局抓获后死亡,他的老婆却天天披头散发在医院门口大哭大闹,要人要钱。三是医生“孟妈”偷取医院的病人登记资料以谋取私利,利用医院的病人倒腾戒毒药品;四是护士栗秋攀上高枝与高干子弟结婚辞去了工作。即使像简芳宁这样坚强执着的女性,在这张网的包围下,她也会感到无助的凄凉。

  家庭出现了巨大的变故。当亲眼看到丈夫与保姆发生关系,她虽然没有像通常女人做的那样又哭又闹,要丈夫羞辱保姆并做出保证等等,但是,潘刚的背叛只能让她回到令她中毒的办公室。事业上如日中天倍受尊重有良好修养的简方宁不能向人诉说家庭的变故,心中的悲苦只剩下麻木的冷静。

  作为同样写死亡的作家,余华擅长写苦难,“在他的作品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血腥和死亡的苦难世界。”[2] “余华笔下的死则显得那样随便,偶然性特别大。似乎象猫、象狗一样随随便便在生活中不经意的消失遁去。所有的死都是如烟似梦,神秘之极,永远找不到理由,永远不明真象。”[3]而毕淑敏写的死亡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内涵和巨大的社会历史背景,是经过认真慎重思考后的一种必然选择,具有不可逆转性。家庭产生变故、事业无法继续、生命不能完整、人生价值不能实现,《红处方》中的简方宁活着的所有理由都化成了虚无,选择死亡是她对生命意义、生命质量大彻大悟有的一种智慧选择。简方宁是非常平静、非常冷静地去面对死亡:

  简芳宁证实自己中了毒品之王“七”的毒之后,首先去咨询了景天星教授,知道切除蓝斑是唯一治疗的办法。她决定用死亡战胜“七”,然后平静地安排后事:让柏子帮滕医生偷回宝蓝色的病人情况记录本;告诉丈夫潘刚自己已原谅了他;她打电话给景天星教授暗示她将远去;写遗书留给好朋友;埋葬了令她中毒毁了她后半生的油画;用办公室的空药瓶装了半瓶清水,插上一枝盛开的玫瑰;最经典的是她选择红处方的细节,她从整整一沓的红处方中挑选了半天,看中了一张:它柔韧光滑,清洁规整,甚至是美丽的,没有一丝疵点。她就用这张完美无缺的处方为自己开出了剧毒药品,于某个深夜在自己的办公室吞服了大量安眠药自杀死亡。她留下一张小字条:这件事与他人无关。她是那样认真仔细地做这一切,所有的事情安排得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她不是对生命的抛弃而是对生命的悉心抚慰和真诚尊重。

  毕淑敏用这样冷静的笔调来叙述简方宁的死,其心态是冷静的、平静的。读者读到这里心态也是冷静的。优秀而美丽的简芳宁死了,心中没有呼天抢地的悲伤,没有拾掇不起的心碎,竟然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平静。生并不就是欢乐,死也并不就是悲苦,生与死都是一种必然。她保持着自己美丽的外表、受人敬重的身份,尊严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shumin/3074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