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采薇》教学实录

采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把讲解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我们学习一些文学、文化常识时总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但其实不少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不如将讲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不仅对那些能够讲解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不能讲解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比如《读〈伊索寓言〉》一课,让学生讲解关于钱钟书先生的文学常识,结果有个钱钟书迷不仅绘声绘色地讲了钱钟书先生的几则轶事,还向大家隆重介绍了《围城》,课后,班上好多学生因此读起了《围城》。此时学生的讲解就比教师有效得多。一些相对简单的文言片段也可以交给学生讲解,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我们每堂课都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有了思考的主动权。很多教师把学生的思考限定在自己的预设范围之内,不敢让学生有所突破,而这恰恰是对学生思考主动权的扼杀。要保证学生思考的主动权,教师必须敢于让学生放开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采薇》一课,教参附有《归乡悲情——〈采薇〉新释》一文,该文认为“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并不是“哀景写乐”,这对教师有较强的暗示作用,有些教师这样问学生:“‘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真是‘哀景写乐’吗?”于是所有的答案都是一边倒:“不是。”如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答案就会丰富得多。

  三、把预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由于知识、经历等方面的种种差异,对一个文本,学生往往会有不同于教师的看法。教师不能完全代替学生完成课前的预设,应该经常让学生经过自学、讨论提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一个班的学生决定先从上阕写景开始鉴赏,另一个班的学生则倾向于从分析周瑜入手。殊途同归,沿途风景迥异,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享受。把课堂预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意味着教师在课前要付出加倍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推测课堂上的种种可能,以便在课堂上顺利指导学生完成探索过程,必须仔细研读课文,查阅很多资料。这样的学习方式会给课堂带来极大的乐趣:每一课前都不知道将会迎接什么样的挑战,每一堂课都将能生成创新,每一堂课都充满了魅力。

  当然,还可以将课堂评价等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会为拥有主动权而自信和骄傲,教师同样会有巨大的收获:眼前的学生都是那样优秀!那些平时沉默寡言、成绩平平的学生,思维竟然也如此敏捷、深刻!原来他们尚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aiwei/32565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