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采薇》解读:战场上的生存体验

采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采薇》写的是一位远征战士罢战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下面是《采薇》解读,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史书记载:自周文王至宣王之时,北方的猃狁经常侵扰中国,人民深受其害,因而从役远征保家卫国,就成为国家和人民的首要。本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本诗采用了倒叙的手法,通过戍卒的回忆和追述,刻划了戍卒急于回家和继续抵御外敌的矛盾心理。这一个来自于穷苦农民的戍卒,抛妻室家人,久戍边疆,过着艰苦紧张的战场生活,日夜思念家乡。但战争不息,他就无法回家过安居乐业的生活,因而戍卒的思乡之情又转化为对猃狁的切齿痛恨,为了保卫家园,他又不得不忍饥挨饿,奔波劳苦,从春到冬地常年战斗在无休无止的战场之上。可是,战争的最终胜利,只能给乘坐“四牡业业”戎车的将帅们带来荣誉和奖赏,而作为战争主体的戍卒却仍然得“载饥载渴”,在泥泞的道路上蹒跚而行,凄凉悲伤地回到家中,没有任何人来抚慰他们那苦寂的心。所以,诗人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结句中,流露出了对统治怨愤不平的情绪,以及戍卒不可言喻的伤感。尤其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念我来思,雨雪靡靡”的传世名句,把一个久役归来的戍卒的悲喜交集今昔之感,和盘托出,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

  古往今来,战争的策划和发动都是“肉食者”们的勾当,被迫卷入其中的个人,是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他们犹如随风飘动的落叶,犹如随波逐流的小舟,任凭命运之手随意摆弄,疲惫忧伤、痛苦疾病、衰老死亡,全都身不由己,只有暗自嗟叹、仰天长叹的份儿。一场战争总算完结了,恐怕这就是普通士兵唯一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财产了。

  无家无室的忧虑,居无定所的烦闷,频繁作战的疲惫,思念故乡的痛苦,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入侵敌人的仇恨,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对触景生情的感伤,对命运无常的恐惧,对遥遥无期的等待……这一切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敏感多思、忧患焦虑的心灵。把沉郁在心底的这些情感吟唱出来,是一种自我遣怀和自我抚慰,犹如一只受伤的小动物,只有自己舔吮滴血的伤口,自己体验悲伤,自己忍受痛苦。凭借了这一点点微弱的权利唱出一首忧伤的歌,总不至于得罪了大人君子们吧!

  倘若受伤之后,连一声哀叫的欲望和本能都丧失了,那就算是彻底麻木了。对于中国老百姓受惯了命运摆弄、痛苦煎熬、忧伤折磨的心灵来说,艰难坎坷辛劳疲惫以及抡刀扣箭,在死人堆里爬五十个来回,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完全丧失了活的生命个体的血性和生气。

  对于忧伤和痛苦的敏感,既表明个体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因而,对痛苦和忧伤的表达,就不仅仅是一种无助的感叹和哀伤,而且也是表达不甘于忍受忧伤和痛苦、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的方式。它所要告诉人们的是:我虽然忧伤,我虽然痛苦,我虽然无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我也要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从一个人无能为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角度来说,人是弱小的;从他不愿意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有着自己不懈追求的角度来说,人却是了不起的。能够这样去想去做的个体,实际上并不小。正因为这样,把自己内心的忧伤和痛苦吟唱出来,就已经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了,即使歌者本身是不经意这样做的,然而他灵魂深处的动机却是昭然若揭的。

  不论是无义的侵略战争,还是自卫反击的正义之战,对社会和肉体的破坏都是巨大的。尽管人们可以义无反顾的、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反侵略战争的战场,但那种对生灵的涂炭毕竟是人类的悲剧。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谁不愿意过和平安宁而幸福美满的日子?只有那些战争狂人才会歇斯底里的狂呼战争!

  其实,人生也犹如战场。我们活在世上,就会被卷入这场“战争”之中,既然谁也避免不了进入形形色色的“战场”,那么就会有忧伤、痛苦、烦恼、绝望、恐惧、无助……以及对向往和追求的种种生存体验。这些体验也就是动人的生存哲学。

  让我们从生活中去体验战争,让我们从战争中更好地理解人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aiwei/751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