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岑参诗鉴赏分析(10)

岑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今见功名胜古人”,朴质无华而掷地有声,遥应篇首而足以振起全篇。上一层写战斗艰苦而此处写战胜之荣耀,一抑一扬,跌宕生姿。前此皆两句转韵,节奏较促,此四句却一韵流转而下,恰有奏捷的轻松愉快之感。

  全诗四层一张一弛,抑扬顿挫,结构紧凑,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又运用象征、想象和夸张等手法,特别是渲染大军声威,造成极宏伟壮阔的画面,使全诗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

  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

  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

  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诗鉴赏

  天宝十年(751)六月,李副使(名不详)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因此诗的开头两句就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作者不从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形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险、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

  三、四两句在写法上作一转折,明写李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我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哪里会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将乡愁置于脑后了。“岂能愁见轮台月”,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作者没有写一般送别诗的依依不舍之情,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诗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诗末两句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encan/20295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