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长恨歌》教学资料补充

长恨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长恨歌》这首名作中还被融合进了汉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这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盩至县,汉武帝是死于盩至县的五(木乍)宫,而这个宫就在仙游寺的附近,所以白居易在构思《长恨歌》时,就很容易把这两个皇帝的故事联系起来。下面是有关《长恨歌》教学资料补充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长恨歌》教学资料补充  

  这首《长恨歌》是元和元年十二月,即公元807年1月,白居易35岁,任盩至尉,盩至就是现在的陕西盩至县和盩至人陈鸿、王质夫,同游盩至时所作,当时白居易和陈鸿都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因为是悲剧结局,所以以“长恨”为题。这首诗据近现代学者考证,其中有白居易自己爱情悲剧的影子。

  大约在唐德宗贞元六年(790),白居易自越中北归徐州符离私宅(其父白季庚此前曾在徐州任职)。此后几年间,他除了与当地一些青年文士诗酒高会,登山临水,仍在继续读书,为应进士科做准备。不过,其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还要数他与邻居少女产生的恋情。姑娘名叫湘灵,比他小四岁邻居,长得活泼可爱,粗通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为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当时白居易十九岁、湘灵十五岁,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题为《邻女》的诗,追叙了这件事:“娉婷十五胜人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赞美了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这是年少时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纵然此后白居易虽辗转洛阳、襄阳、浮梁等地,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符离的湘灵姑娘,依然记得湘灵的一颦一笑。 到贞元十四年,即公元798年,白居易二十七岁,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第一首题为《寄湘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每次到了高处,他就禁不住回头远望湘灵,虽然看不见,但他知道,在远处的西楼之上,湘灵应该凭栏在独自思念着自己。 在第二首诗《寒闺夜》中他也说:“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从这首诗中他想象着湘灵独自之人在寒冷的闺房之中独自就寝,难以成眠,只好相伴着通宵不灭的灯火,与之形影相伴。 第三首题为《长相思》:“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anghenge/25903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