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清唱剧《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及表现形式

长恨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长恨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所咏的是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部经典之作呢,也被后人用清唱剧的方式流传下来了。

论清唱剧《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及表现形式

  清唱剧(Oratorio)是一种大型的音乐作品,通常包括序曲、宣叙调、咏叹调及合唱,合唱在营造戏剧性情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只有歌唱没有戏剧表演的剧曲。本文试以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为对象,探析其主题思想与表现形式。

  《长恨歌》是黄自创作的我国第一部清唱剧,共十个乐章,选用白居易诗句作为每个乐章的标题。其中,第四、第七、第九乐章黄自未完成便逝世了,后由其学生林声翕补遗,使之完整。

  作品创作于1932年,当时“九一八事变”后,国x党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而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爱国情绪日益高涨。时任国立音专教务主任的黄自和同事韦瀚章感受到了当时当地整个大环境里所鼓起的强烈民族意识,又考虑到音专的教材需要,便着手创作。选取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作为题材,并不是要歌颂凄婉的爱情故事或针对具体的人,而是想指出政治不清明,就会引起民族灾难。剧中第三、五章的两段男声合唱最能表现当时人民的焦躁情绪与抗日救亡的爱国诉求。

  对于黄自未能完满的作完整部《长恨歌》,韦先生在原序中提到“也许是《长恨歌》这个命名定得不好,给这一部黄自的唯一清唱剧这样不祥的预兆,使它永远成为长恨。”这十章歌词,把唐与杨的宫闱之事,根据定情、兵变、赐死、长恨这一线索,故事情节设置非常完整。从剧本说,《长恨歌》是词作者根据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旧剧《长生殿》而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前有文学、戏剧作品的牵制。当时的历史背景复杂,全国抗日救亡思潮高涨,似乎并不需要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人们更多是对国之危亡的担忧、对当时政府所采取的政策的不满,这样看来整个剧的创作不宜过多的倾向于对君王爱情故事的描写。鉴于要借古讽今,故事内容、框架也有所调整和侧重。刘雪庵先生曾指出“清唱剧的前几段突出的透露了指日攻下长安,杀尽奸妃贼臣以平民怨的思想。但后面的歌词似乎受了白居易《长恨歌》古诗及洪思眆《长生殿传奇》的影响,逐渐成为皇帝多情佳人薄命的写照,与原来词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所矛盾。所以后面第四、第七、第九三段歌词黄自先生未曾谱曲,可能与此也不无关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anghenge/2831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