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王安忆谈话剧《长恨歌》:遗憾是丢失了一些“朴素”(3)

长恨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这一版的遗憾是丢失了一些“朴素”

  《长恨歌》的出现,来自于一段流言的存在——一个选美小姐出身的女人,死于非命。王安忆透露:“写《长恨歌》的时候,我只是感性地被她的故事所吸引,她的意义是在事后去回想的。有人问我,年轻时候的王琦瑶有没有梦想,我当时断然回答,没有梦想,她只有现实。后来我又想起这个问题,我依然坚持她没有梦想。只是,随着生活的进程,现实越来越变得像一场梦,她就成了梦中人,最后的结局就是梦醒。”

  对于王琦瑶的扮演者张璐,王安忆给予了肯定。“她的进步是非常非常大的,8年前我的一个日本戏剧界朋友来看戏,看到张璐的表演觉得她太年轻了。他说,在日本,宁愿选一个年纪大的演员来演年轻的角色,这样更有把握。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看到了年轻演员的成长。如今的王琦瑶比8年前好得多。”

  一场繁华上海的遗恨和旧梦,是被王安忆一点一点用非常日常的素材“堆砌”出来的。“朴素”是她反复跟记者强调的两个字。如果说有遗憾的话,她认为这一版丢失了一些“朴素”。但是,长恨不正在于“有些我们无法控制的变化在发生着吗”,对于有人说小说回避了许多现实社会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王安忆不认同。她说:“历史的面目不是由若干重大事件构成的,历史是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生活的演变。我是个写小说的,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就应该表现日常生活。在这方面,话剧唯有比小说走得更彻底一些,这是话剧本身的特质决定的。”

  每天早晨写作,下午阅读,晚上休息。王安忆就喜欢这样的日常生活,也爱着舞台上的不平常。这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如同她这个人,似乎是难以言尽的。在《长恨歌》再度演出的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她:“这一版与此前那一版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王安忆的尖锐瞬间爆发,她说:“为什么非得关注变化?好的作品只需随着时间慢慢沉淀,我们对时间的态度为什么变得那么急促?我是写小说的人,我认为文学追求的正是那些永恒不变的东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anghenge/28833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