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长恨歌》双重主题解析

长恨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揭露了唐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的昏庸形象,影射出唐朝动乱衰亡的根由,甚至红颜祸水的社会道德主题也暗含其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长恨歌》双重主题解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010zaixian.com/wenxue)。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俗易懂。伴随着其颠沛起伏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与感伤诗,而真正奠定了白居易在唐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地位的还在于他两部重要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与《长恨歌》。从这两首诗的叙述过程中,可见诗人有意将抒情因素强化,声随情起,情随事迁,升华意境烘托气氛,可谓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关于《长恨歌》主题问题的探讨,历来众说纷纭,出现了爱情说、讽喻说和双重主题乃至泛主题等多种见解,本文拟就此略述己浅见。

  说到白居易诗文的讽刺意义与政治教化,“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与元九书》)在他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皆表现出尚通俗,重写实的倾向。在唐代掀起新乐府运动时他主张:“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白乐天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为诗为文当体恤民情,补察时政,旨在“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长恨歌》开篇几句短短的叙述,已毫无遮拦地显露出诗人讽喻说教的面貌,以帝王妃子间的爱情故事作为文学题材本身就包蕴着丰富的历史寓意,何况唐玄宗又是唐朝历史兴衰转折中的关键人物,因而在后世的品评中难脱“庸君”、“女祸”的历史道德评判。而篇首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就道出了李隆基的昏庸与好美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对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妃娇媚恃宠的姿态描摹,已暗示出红颜祸水,美人误国的后患。“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将宫廷生活的浓艳风流,奢华放逸暴露无疑,“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则更是对唐明皇不理朝政,荒淫无度的谴责。总体看来,诗歌起承部分辞藻华丽,极尽夸饰渲染之能事,颇带淫乐足以亡国的讽谏之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anghenge/28833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