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对王安忆长恨歌的思考(2)

长恨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像王琦瑶这样的女性,虽然她赢得了同情,赢得了轻松宁静的生存环境,但是却丧失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和生命价值。空留一曲绵绵不绝的“长恨歌”。其实不仅在20世纪的40年代在中国出现,其实在中国也好、西方也好很多大作家在文学的创作中塑造了很多像王琦瑶这样的女性形象,即便跳脱文学作品的局限,放眼现今社会,像王琦瑶这样的女性其实仍不乏其人。因此,王琦瑶不仅是那一个时代的一类女性的代表,她本身就既有针对性、又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王安忆用《长恨歌》命名,使人不由想起自居易长诗《长恨歌》有一个华丽却妻凉的典故,并给我们一种显示:在琐细的人们生存的现实中有一种令人此眼绵绵无绝期“的虚幻感。《长恨歌》可谓是一曲人生的衰歌,特别是作者王安忆选择王琦瑶这个城市中的美女的一生遭遇来写,更有另一番情悟。王琦瑶的人生形式由于生活的重力和浮力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个圆这演变成了一个由三个三角形也就是三段人生构成的曲折而又尖硬的闭合线,三部曲构成了三个开场、高潮、结尾构成的叙事圆形,而每一部结尾,则分别为李主任的死、程先生的死和王琦瑶的死,“死”成为第一副产品剧终时的最后字幕,同时“死”又是下一段轮回的开始。

  《长恨歌》表现出王安忆对女性命运的强烈关注。王琦瑶是作者钟爱的人物,作者因她虽然历经沧桑,仍坚韧地活着,充满生命的力量,作者对她给予充分的赞扬。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对女性命运寄予女性主义的人文关怀。作者在对王琦瑶为代表的女性世界中缺乏审视态度和思辨气质,未能摆脱传统男权中心对女性定位化描写。尤其是作品所表现出的同情感、天生对立与排斥了女性文化人格的贫弱,削弱了作品的女性主体地位和生命价值观的表达。作品中的王琦瑶是男权中心社会的产物,她由男性来命名。她在一种浑然不觉的状态中,按男权中心文化的要求不断改变、塑造自我,使之逐渐丧失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并且还遮蔽了女性的自我意识。这样的女性叙事最终沦为一种物化的女性定型,女性主体在这种物化过程中被细绎成狂热的物恋与自恋呓语。消解了女性主体地位,女性自我的生命价值在这过程中消失无踪。  《长恨歌》所塑造的主人公王琦瑶的强势与弱势形象集中体现于她与众女伴及男伴的关系之上,而这种形象的背后却同时指向于一个方面:即女性主体地位的缺失。由于主体地位的缺乏而导致作品对女性价值注定的误差。这样作为以塑造女性形象为核心的《长恨歌》缺失了最为重要的女性生命的尊严与独立。从而导致了《长恨歌》中“长恨”的消减。以及女性生命价值的缺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anghenge/28834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