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王安忆《长恨歌》解读(2)

长恨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这样质地细密、意蕴深邃的文字在其内部向批评和寓意打开了门窗,但却很可能在根本上拒绝其他文体和艺术样式的改编。所以《长恨歌》由小说搬上戏剧舞台,最让人感兴趣的不是如何保持对原作的忠实,而恰恰是如何对原作进行"歪曲"--即,如何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把散文的虚构作品中潜在的戏剧冲突和戏剧性重新生产出来。这就好似在不同艺术门类之间进行翻译。其实,把小说《长恨歌》改编成舞台剧,同把它改编为弦乐四重奏,在理论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新版话剧《长恨歌》(五月二十六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演)总体上的成功首先在于它全剧三幕的结构安排。小说《长恨歌》里的巨细无遗、不绝如缕的叙事流,在此变成了一个女人一生中三个清晰的时间段;三个相对独立的生活场景;三个男人(不算被年轻的上海小姐用来"打底"的程先生);三场不堪的感情纠葛;三个彼此断裂的历史时代。三幕戏用一袭从没有穿在新娘子身上的婚纱和一个只盛着一根金条的首饰盒串联起来,干净利落,效果鲜明。节目单人物介绍栏目里,所有有名有姓的角色的年龄都一一标了出来,极为引人注目。王琦瑶在三幕里的年龄分别是17岁、29岁、57岁。小说中王琦瑶是1946年的上海三小姐,那么这三幕的时间就分别是1946,1958,1986。戏剧发展的时空跳跃,提示出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的历史分期。它远比目前通行的社会史规范,更能把握当代史的内在断裂和连续性。王安忆小说叙事的复杂而隐晦的时间性内容,在新版话剧《长恨歌》中虽然被简单化,但却同时被明朗化了。

  全剧保留了大量原作的语言,有时干脆围绕小说原作中的一句话设计剧情和舞台布置。比方说,小说《长恨歌》中,王琦瑶与李主任初夜有关穿婚纱的内心独白("她还来得及有一点点惋惜,她想她婚服倒是穿了两次,一次在片场,二次在决赛的舞台,可真正该穿婚服了,却没有穿"。),在新版话剧里,改由王母在看到挂在屋子里的婚纱时发议论。虽然这样处理的文学效果不及小说版,但把这句话大致保留下来,作为某种戏剧性内容的提示,显出令人满意的眼光和技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anghenge/30319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