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3)

长恨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既然明确了《长恨歌》不是讽喻诗,也同时认清了《长恨歌》创作动机与实际主题的偏差,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区分的是另两个重要的概念,《长恨歌》写的是爱情,但不能说它的主题就是纯粹的“爱情”本身。

  从全诗的结构分析,前三十句是“醒时同交欢”的朝朝暮暮情景,爱之深切是浮出字面的。写安史之乱西逃蜀中过程的仅仅有短短四句,可见“政治教化”在本诗中并不占有重要位置。写马嵬兵变,贵妃之死的有八句,极尽无能为力、血尽泪垂的悲恸。然而写贵妃死后,朝思暮想,睹物忆人,海上仙山故事却占了大半部分的篇幅。所以说,尽管是以爱情为题材的叙事诗,仍然不可将其主题简单地界定为一个“爱”字,因为描写现世爱情的篇幅委实不多,更多的是繁华散尽后的绵绵相思和悠悠长恨,悲壮而冷漠。

  我们似乎还应有所注意的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叙事的“立场”发生了自然的转移。起初,作者站在第三者旁观的角度上向读者娓娓道来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诗人是旁观的。然而这样和谐的叙事立场却随着后来的惊世变乱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种种的心灵体验和感受,包括后面“海上仙山”的故事,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都说明,诗人已不是再用第三者的叙事立场来向读者们讲述一个爱情的故事,而是置身其中,把自我的心路体验和感受用“玄宗独白”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么,这种现象在作品中如此明显的出现究竟是不是一种反常的现象?诗人为何会把自身感受与玄宗心境贴合得那样自然?这是否说明诗人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融入到玄宗这个角色之中呢?

  其实,在这其中还另有隐情。令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在《白居易集》中有一首创作长恨歌五年之前(即贞元十六年)的诗歌颇值得关注:  寒闺夜

  夜半衾绸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这种诗在白居易的一生里都是很少见到的。脂粉气和闺怨气极浓。历代选本对该诗的评注也都是含糊其词。不禁又联想起传说中白居易青年时期与徐州女子湘灵的爱情悲剧。其实,这种跨越世俗之恋,从它的一开始便注定了悲剧的孽根。玄宗与贵妃的爱情,不也是一样吗?所以,正是这样复杂和矛盾的心灵痛苦,一方面是对贵妃身世命运的不平,一面又是融入了玄宗强烈的思念与感伤,便生成了《长恨歌》的主题。

  至此,我们已经比较彻底地分析了《长恨歌》的种种。由此也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我们并不能简单的把这首诗归结为讽喻诗或者是爱情诗,它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由于诗人的特殊经历

  和特殊心情,也由于它的写作动机与文章本身的不同一而造就的特殊的成功的失败之作。也许,就诗歌而言,就是一篇千古的“长恨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anghenge/3407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