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语文复习赤壁赋复习学案(5)

赤壁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四: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

  一、文言知识归纳

  1、指出文中的通假宇,并解释它的意思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思。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侣鱼虾而友麋鹿。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羽化而登仙 .

  击空明兮溯流光 ..

  不知东方之既白 .

  3、掌握下列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初与东山之山

  徘徊于斗牛之间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固一世之雄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

  (3)灵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4)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今义:美貌的女子。 ..

  白露横江 古义: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 ..

  5、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如:

  纵一苇之所如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名属教坊第一名 .

  举匏樽以相属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歌

  扣舷而歌之。歌曰。 ..

  倚歌而和之。

  七月既望。望美人兮天一方。 ...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之

  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

  耳得之而为声。 月出于东山之上。 ..

  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相与枕藉乎舟中。 .

  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月出于东山之上。 .

  二、名句默写

  1、 。(09年山东卷、江苏卷、08年广东卷)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08年辽宁卷)

  2、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08年福建卷)

  挟飞仙以邀游,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福建卷)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08年安徽卷)

  4、西望夏口,___________________,山川相缪,郁乎苍苍,______________?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___,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_ ,横槊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 ,而今安在哉 (08年全国卷)

  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_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08年江苏卷)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___________________;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全国2卷)

  6、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7、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 _ _______,______ ______,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___________________。

  8、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2010年上海卷)

  9、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安徽卷)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广东卷)

  三、重点翻译句:

  1、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四、课后练习巩固

  1.选出加粗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 )

  A.苏子愀然 B.凌万顷之茫然 C.何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

  2.选出短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 )

  A.白露横江 B.水光接天 C.旌旗蔽空 D.冯虚御风

  3.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驾一叶之扁舟 B.倚歌而和之 C.自其变者而观之 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4.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知不可乎骤得 D.郁乎苍苍

  5.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 )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举匏樽以相属 D.相与枕藉乎舟中

  6.选出“之”字起取消主谓独立性作用的一项( )

  A.不知东方之既白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哀吾生之须臾 D.羡长江之无穷

  7.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8.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

  A.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惟兄嫂是依 D.渺渺兮予怀

  四、作文素材连接

  1.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

  唯有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千岁月,无人见得了。 ——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2、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下,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 甚,扣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身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必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3.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艰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朗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的长河。

  ——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4.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5、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6、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7、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8、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

  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9、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10、 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11、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岗,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后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见她凭栏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抚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自己形单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他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悲痛,撑起他残落的家,用他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人传诵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起对亡妻的思念。

  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策马奔腾,锦衣华服,骑匹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踏过平岗,他挽弓射箭,呼啸声间射透天边云朵,霞光万丈,那是他对豪迈忠义的褒奖和勇敢无畏的勋章。他在军帐中端起一碗酒,二话不说干脆饮下,一擦嘴角,再度斟满酒。他的裣衽微张,全然忘了鬓角的银丝,他口出豪言——誓将大宋一统于吾王!他再一次用肩膀撑起报效祖国的铁胆丹心,用肩膀承担统一大宋的豪情壮志,一杯酒,映着发红的双颊,将忠心与道义用肩挑!他泼墨写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对祖国的忠心。 《肩膀》

  佳 作

  纪 念

  历史是值得敬畏的!

  怎样的人才能够被史书收录?怎样的人才能在历史的纪念碑上留下千秋英名? 翻开尘封的历史,我看到了赤壁下的苏轼——

  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二十七岁登制科头等,被皇帝预定为未来的宰相??多么圆满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bifu/13714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