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后赤壁赋说课稿模板(2)

赤壁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 说教法和学法。

  1、总体思路: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

  2、第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通过质疑、交流的手段达到积累和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目的。

  3、第二课时,教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学生讨论,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比较阅读”“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4、第三课时,探究、讨论并理解文章结尾道士化鹤的寓意。由此引申拓展古典诗歌中动物意象的传统意义。

  5、恰当地利用学案、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密州儋州)这首诗导入课文。从而让学生理解政治得失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苏轼,更好地理解苏轼的独特人格。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悟。

  朗读时,注意作者感情的变化。通过朗读初步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之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无论怎样鉴赏一篇文章,其前提都离不开一个“读”字,“读”是学好文言文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在读的方式上做些灵活的调整,教师范读,听录音朗读,然后单个同学朗读,一组朗读,全班朗读等。

  (三)分析第一自然段

  1、朗读全文,解决生字词,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找出本段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

  3、本段出现的特殊句式

  设计该环节是要学生明白语文的性质是姓“语”,从而突出语文工具性的性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母语的情操。至于文中字词句的具体涵义,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之上,结合课文注释,已经能够独自找出,教师稍做点拨即可。

  (四)、结合注释,疏通第一段文章大意。(由学生合作完成)

  (五)找出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感受苏轼的心情。

  (五)、布置作业:

  诵读课文并思考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学习。学生齐读课文。

  (二)梳理文章思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把握作者夜游赤壁时情感的变化。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教师稍做点拨,提出与文章思路相关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投影前《赤壁赋》,让学生找出前、后赤壁赋写景的句子,找出不同点。

  学法:给学生从游的方式、时序景色、写作重点、作者心情上去比较,理解为何时隔3个月,作者的心情却发生了改变。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学习。学生齐读课文

  (二)梳理文章思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学生疏通第三段的大意。

  (三)重点鉴赏文中写景的语句以及道士化鹤的寓意。

  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之上,同时兼顾语文的人文性,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中的第一、二段都出现了写景的语句,对于这些语句的鉴赏,学生可能无所适从,教师可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鉴赏,也可以让学生加以想象,以散文式的语言扩充语段。对于道士化鹤这一情节,学生也很难理解作者的本意,可先让学生说出一些与“鹤”字有关的一些成语或熟语,从而提取鹤这一象征意义。至于道士,让学生明白他们的职业以及终极目标是什么,他们以追求长生不老、超然物外为终极目标,这些教师只做点拨即可。

  (四)知识链接:古典诗歌中动物意象的传统意义。

  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动物的意象进行积累,方便以后的文言词赋的学习,掌握这一内容,相信学生在以后答题的过程中能较好、较快、较准确地答题。

  (五)、全文总结:

  本文着重写苏轼自身情感的变化,由景而乐,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而悲,悲而长啸,放任漂流,随遇而安。由“横江东来”的孤鹤,引出道士化鹤的梦境,从而含蓄地表达自己希望超脱尘世的心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bifu/171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