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赤壁赋》教学疑难十问(2)

赤壁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3、问:赤壁词赋提到了赤壁大战的历史人物周瑜和曹操。众所周知,真正的赤壁战场并不在黄州,那么,苏轼创作词赋之时确切地了解这一段历史吗?

  答:赤壁词赋凡提及三国战场时,均不用肯定口吻。《赤壁词》称“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赋》称“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的都是不确定语气。苏轼《赤壁洞穴》:“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苏轼《与范子丰书》:“黄州少西,山麓斗人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败所,所谓赤壁者,或日非也。”词、赋、文相发明,可知苏轼从未确定黄州赤壁为三国古战场,不过是巧借曹、周以寓己意。清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诗云“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道出了苏轼本意。

  4、问:“苏子与客泛舟”“客有吹洞箫者”之“客”系指何人?对此赋采用的“主客问答”手法应如何理解?

  答: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苏轼的泛舟夜游具有纪实性,同游之“客”确有其人,就是道士杨世昌。杨世昌。字子京,蜀中绵竹武都山道士。杨道士善画山水。长于音乐,通晓天文历算,懂得医药酿酒。是年五月自川人鄂。这位多才多艺的方外之人留居黄州交游苏轼。至次年五月始离去。苏轼《与杨道士书帖》:“十月十五日与杨道士泛舟赤壁,饮醉,夜半有一鹤来,掠余舟而西,不知其为何也。”此明确记载《后赤壁赋》中之同游者为杨道士,则七月十六日同游者亦应为此人。杨道士善吹箫,“识音律,洞萧人手清且哀”(苏轼《次韵孔毅父》),“客有吹洞箫者”,与此记载亦相吻合。但《赤壁赋》核心内容所记之“主客问答”。却不宜将“客”之言理解成杨道士言语。“客”引曹孟德诗,议人生之失意,“托遗响于悲风”,苏子借水月消解人生之苦闷。从清风明月中求解脱。为赋体习用之“拟客发议”手法。这里的“主客”,实际上都是苏轼自己。 “客”之疑问和“主”之超旷,是苏轼思想矛盾的表现。故赋中抒情议论之文字,又不必将“客”坐实为杨道士。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bifu/27050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