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前赤壁赋的主题(2)

赤壁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这一大段除了文字直接的描述之外,排句的节奏,轻快整齐,其效果多少暗示了作者心中的欢愉的情感。但是最後,悲怨的箫声却钩起了他们的怀古之情,所以到了第二段,文意一转而为悲戚了。

  第二段,蘇轼主要以对话交代他们如何怀古,如何慨叹?开首蘇子因听见箫声“愀然而悲”,所以问:“何为其然也?”蘇子只是问箫声何其悲怨?但他的朋友却因这一问而钩起赤壁风云的一段历史往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引用曹操短歌行诗句起兴,这句引用亦切合当时的环境。“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这是反问,把读者带入赤壁之战的人物事迹中。由这一反问,作者用摹写示现的手法,把赤壁风云事迹重现读者的眼前。在下面的摹写及示现中,作者虽然也用了一些排句,例如:“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但数量不多,文章逐渐变为散体,显示出一种豪壮苍郁的气势:“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釃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写地形、写战事、写曹操的踌躇满志,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接著文章从述史事到写今人,写他们“渔樵於江渚,侣鱼虾而友麋鹿。”“渔”、“侣”“友”都是转品,“寄蜉蝣於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乃两个略喻,把人生於世,一瞬之於永恒,比喻为“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由怀古而觉时间飞逝,人生短暂无常“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一个排比句把须臾与无穷,刹那与永恒,所哀与所羡等两极的感情和事物对立起来。“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於悲风。”这又是两组排句,写出他们深知追求永恒,乃不可得之事,故欷歔不禁,只有“托遗响於悲风”,把自己的情怀寄托於眼前的胜景上,以图短暂的快乐。这是一种颇为颓废的感情。但到了下一段,蘇轼却把这颓废感情变为真正怡然自得的精神境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bifu/2884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