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前赤壁赋的主题

赤壁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前赤壁赋》是一篇怀古之作。怀古是一种感兴,而所感所兴却往往是悲情怨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它,怀古即意味著一种对时空变迁的感慨。人为何有此种感慨呢?因为人是一有限之物,“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是有限者面对苍茫大地,悠悠苍生的变化万端所生的感慨。蘇轼与朋友月夜游赤壁,月色下,三国风云,英雄豪杰,成败得失,霎时涌上心头,自然有一番感慨。但他是怎样悲叹的呢?他只是悲叹吗?

  这篇文章共分五段,但据文意可分三层次,其中有两个转折。 第一层次是写游赤壁之乐。

  第二层次是写因箫声的悲怨而引起怀古之情从而悲叹,这是第一个转折。 第三层次写蘇轼如何以变中不变的道理开解他的朋友,因而转悲为喜,心境顿觉 豁达怡然,这是另一转折。

  蘇轼在这篇文章所表现的精神,完全是佛道的精神。文中三层感情(或者三种精神境界的转变) ,就像是禅宗公案所描述禅悟境界一样。未参禅之前,山是山,水是水;参禅之时,觉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禅悟之後,又觉山仍是山,水仍是水。 但是此山水已不是未参禅之前之山水矣。要明白蘇轼这三种感受,才真正算懂得欣赏这篇文章。 蘇轼是如何描写这三层感受的呢?

  正如前面所说:第一段写他与友人月夜游赤壁,甚感快乐。他们只是看见明月清风,景色妩媚而快乐。蘇轼在这一段中,用了很多排句、对偶,文章的节奏,整齐轻快。开篇破题点明时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与客,泛舟游於赤之下。”接著写他们所见的景色:“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作者用了一对对排偶句,呈现出月夜赤壁的迷人景色。同时他又写在这迷人的景色中,他们如何玩赏那些景色:“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也是排偶,写他们驾著小船,对酒当歌,吟诗唱词。接著用一句大排句写他的感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个排句含有两个譬喻:以“凭虚御风”喻在湖上乘船。以“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喻他在船上的感受。接著写他们扣舷而歌,接应上面所言的“歌窈窕之章”,“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桂”、“兰”在修辞格上属转品,名词作形容词用。“击空明”、“泝流光”近似转化,这两句写得很美,意像极新鲜。尤其是下句,空明可击,流光可泝,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想像力。下句“渺渺兮予怀”是倒装,即“予怀渺渺”的意思。接著由歌写到作伴奏的洞箫。箫声的悲怨伏下下段蘇子愀然而叹的怀古之情。在描述箫声的悲怨时,他用了一个博喻:“如怨、如慕、如泣如欣,馀音嫋嫋,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其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一个套喻,以人的各种哭泣怨慕之情态喻箫音的悲怨。“幽壑潜蛟”,“孤舟嫠妇”是隐喻,亦是一偶句。“舞”及“泣”把本是不及物动词变为及物动词,所以可以说是转品。“舞”、“泣”二字经他一转,便能够透出一种气势,若把这二句写成“幽壑潜蛟舞,孤舟嫠妇泣”变成了诗的句式,顿觉文意平凡,欠缺原本散文句式的突兀之势。转品往往有这种把平凡惯用的字变成新鲜怪奇意味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bifu/2884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