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迟子建:文学思潮之外的写作(2)

迟子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初迟子建创作的一系列小说,如《沉睡的大固其固》、《北国一片苍茫》、《旧土地》、《无歌的憩园》、《鱼骨》、《重温草莓》、《原始风景》等,她的目光聚焦在白雪茫茫的北方大地上,钟情于家园故乡,解读的是寻常百姓的生活和世道人心,这种立场和基调贯穿着迟子建创作的始终,穿越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从而使之与主流思潮始终保持着距离。这一时期盛行的寻根文学,企图从传统的文化心理、性格上反思历史,发掘、重建民族的文化精神,产生了贾平凹的商周系列,高扬秦汉雄风;王安忆的《小鲍庄》,阐释仁学思想;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对楚文化的挖掘等等,迟子建对东北边陲乡民日常生活的书写以及风土民情的表现,地域性上似乎间接寻根文学,但她并没有要从中挖掘某一种文化精神的意图。她关注现代文明进程中普通人的命运和精神生活,活跃在她笔下的那些乡民们生活辛劳艰苦,充满尴尬和无奈,诚然也有因生活的负重而导致心灵的扭曲,而迟子建要表现的仍是他们灵魂深处时时闪现的美好人性光辉,着意展示的普通人人性所葆有的真善美。从文化立场上来看,迟子建的《初春大迁徙》写一个村子向蛮荒之地迁徙和回归,一定意义上几乎与寻根文学背道而驰。

  迟子建朴素的现实主义也与这时期以刘索拉、残雪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潮流相距甚远。迟子建不赞同先锋派对于叙事技巧的追求和文本意义的消解,她说:“我不喜欢现在的中国文学,这种文学实质上是读了一些博尔赫斯等西方小说舶来品之后对它的一种拙劣的模仿。”

  因此读者在迟子建的小说中看不到“炫技”和故弄玄虚。这一阶段还有另一种以刘震云、池莉、方方等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潮流。同样是对人的日常琐碎生活的描写,新写实主义注重对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突出生活中的灰色面,使得生活的美感和艺术的美感均不同程度地丧失。而迟子建在描写人琐碎的日常生活时,虽也有灰暗无奈,却始终不乏温情和关怀,其作品的温情脉脉与“新写实”情感冷漠的“零度叙述”迥然不同。此外,迟子建小说灵动和诗意的美感也远远超过新写实的艰涩晦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zijian/1750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