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迟子建作品的文学特质

迟子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迟子建,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总是平淡中带着温馨和真实,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迟子建作品的文学特质。

迟子建作品的文学特质

  不知不觉,‘春秋讲学·喻家山文学论坛’走到了第十季。” 11月13日,在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的致辞中,以“苍凉与诗意”为主题的第十季喻家山文学论坛于华中科技大学八号楼三楼报告厅正式召开。特邀作家迟子建、评论家戴锦华以及多位大学教授和各大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学术研讨会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秋季讲学活动的重头戏。

  总主持人王又平教授首先对此次论坛的主题进行了简要阐释,并谈到自己读迟子建作品时的感受:一种挥之不去的阴郁和苍凉。这种悲凉的气氛在《白雪乌鸦》和《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都有深刻体现。他认为,这是迟子建作品中的美学风格,是能触动我们的厚重与无奈。

  梁海教授把迟子建的作品比作冷色基调的画卷,但作家诗意的笔墨让其覆上了温暖的亮色。她以《白银那》和《踏着月光的行板》为例,阐述迟子建的作品是具有宗教情怀的——超越苦难与纾解死亡,是一种越过温暖的苍凉。杨彬教授则从民族特色和儿童视角来探讨《额尔古纳河的右岸》。

  在这部小说中,迟子建既表达了鄂温克族敬畏自然的理念,又用纯净审美的儿童视野做出了温情叙述,体现了作家自身美好善良的品质。而在徐勇副教授看来,迟子建的作品拥有一种“混沌美学。”他以《群山之巅》为中心,简述了全球化进程与“乡镇写作”的融合:一方面,迟子建的作品具有时代症候;另一方面,这种症候用寓言和写意的方式来提纯便滤去了浮躁。

  茶歇过后,汪树东教授从超越精神的视角审视了迟子建小说的局限性。他认为,由于小说的选材局限在民间小人物的悲欢喜乐,作品缺少了对个人灵魂生命疑难的关注。即使是描述温情,也应该深入到精神困境中去,从而使生命获得最充分的反思。杨姿副教授则认为,这些血肉丰满的小人物,既有气定神宁的气质又富有激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zijian/26407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