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读迟子建《与周瑜相遇》有感(2)

迟子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关键性解读的形象是村妇,她是作者塑造的女主角,贯穿了全篇。她砍芦苇,她作梦,她遇到周瑜,然后劝说周瑜,然后回家喂猪奶孩子,整个一篇文章都是她在活动,周瑜仅是她的陪衬。她应该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的代言人,不言而喻,她是民众,她的想法就代表了民众的心声,也就是民意。那么,她的想法是什么呢?请大家来看文中这段话: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周瑜并没哟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的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亮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鼓角声让她心烦,她喜欢流水声、鸟声,这样和谐的自然之声,也喜欢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这样安乐的生活之声;她不喜欢身披铠甲的周瑜,觉得他穿布衣更英俊。结合她循着艾草气味找到周瑜,就能知道,她的想法就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这就是民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zijian/28293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