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刘祥老师《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之我见

春江花月夜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欢迎大家学习与借鉴刘祥老师讲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课文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在美的感召中走近诗歌

  在这个过程中,刘老师选取了语言导入和音乐引入两个内容作为阅读前的铺垫。在这两个环节中,刘老师的语言无疑是优美而富有引导性,优美是长处而引导性则成为其短处。因为如果我们想让学生以主体的角度去感知诗歌的内容,最佳的方案是不能用教师的角度给学生以暗示。刘老师前面说“今天,我们将共同走进一首不朽的唐诗。学习这首诗歌,需要有一种很特别的学习氛围。下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做,来,双手上举,想像着你的头顶上,此刻就是一轮硕大的明月。现在,你双手捧住她,对,用双手捧住,让这月儿慢慢地融化进你的手心里,然后,经过你的头顶,进入大脑,再一点点向下,经过你的心脏,融入你的血液。……”其实已经是把自己的感受化作了语言的引导,这样做虽然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受,但无疑也使学生丧失了一部分感受的空间,因而在后面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会看到有的学生的回答并不是就着诗歌本身展开而是就着刘老师的引导而发。从而使得学生对“月”的感受上的比重更甚于在探索作者情感上的比重。

  再来说说音乐导入。随着多媒体手段的广泛应用,音乐导入已经成为了很多课堂上的亮点。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音乐并不是语文课程的必要手段,当我们音乐的烘托中理所当然比一般课堂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效果,这是它有利的一面。然而这同样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新问题,音乐的具体起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区分学生感受到内容是音乐的影响,还是来自对文本内容的感知?选取怎样的音乐才是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展开?要回答这些问题恐怕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笔者在这里也无意在这些方面多做表述,只就着“选取怎样的音乐才是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展开?”这个问题来分析一下刘老师所使用的音乐。

  刘老师在这堂课里多次播放了乐曲《春江花月夜》,可能是因为刘老师认为这首乐曲是和诗歌的主题相吻合的,然而这首乐曲虽然名称为是“春江花月夜”但这首乐曲并不是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而创作的。这首乐曲本来是琵琶曲《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从前一个名称上看我们可以看出这首乐曲主要是以夕阳作为主要意象来展开的,而从后两个名称上看我们不难得出这首乐曲是根据白居易琵琶行》的意境创作的。那么这首乐曲为什么现在的名称是“春江花月夜”呢?原来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记》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也就是说这首乐曲虽然为“春江花月夜”,但不论其所表现的主题意境,还是名称由来其实均是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没有关联。那么只从名称上来进行引导和体会乐曲的意境,只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放弃乐曲的主题,另一个是放弃诗歌的主题。而在这堂课中在前面刘老师的语言引导下,就教学过程而言笔者个人觉得这堂课无论在乐曲的主题上还是在诗歌的主题上均有放弃,而在语言引导下产生了一个新的主题——月的主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unjianghuayueye/25385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