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弟子规进校园的意义

弟子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弟子规》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进校园的意义

  中国教育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儒家的德育思想,注重德育教育的结果是人们普遍拥有羞耻心,时时告诫自己要为善去恶。但当今日常生活的数字化、抽象化,人们被架构在痛苦的“追求”之下,人们不断地向外追求功名利禄而丢失了内在宁静的心灵体验,这种社会氛围也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致使学校的教育方针更注重知识与技术的培养,而忽略了个人内在的德性教育。因此,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拯救世界。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儒释道,但不管是佛家的入门经典,道家的入门经典还是儒家经典的教诲都有强调孝悌、忠信等德育的重要性,而这些德育思想的精髓在《弟子规》中都得以体现。所以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弟子规》的引入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德育的界定和《弟子规》所包含的德育思想

  (一)德育的内涵

  第一,德育可理解为以德育人。它要求教育者本身要有德,即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有一定的理解和遵循;第二,德育的主要途径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从教育者的角度主要是是身教和言教,身教重于言教。而被教育者有其自身的领悟能力并将教育者所教导的内容内化于自身。第三,德育工作应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来进行。如果不是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进行培养,那德育的内化过程不能得以实现;第四,德育也可理解为育德,德育的目的就是使被教育者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有一定的理解和遵循,德育工作者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第五,真正的德育是一种愉快的活动。受教育者会有一种有所领悟的欢喜感,教育者也会因其给予被教育者的帮助而心生欢喜。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按照人的本性,按照规律对人进行向上向善的教育、引导。

  (二)《弟子规》所包含的德育思想

  1.孝敬父母。《弟子规》浓缩了儒家德育教育的要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此句经文强调对父母的恭敬之心,一个人要想拥有美德就必须从基础即孝敬父母做起,“百善孝为先”。

  2.出则悌。“悌”包括兄友弟恭,包括尊敬长辈的礼节态度。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也是孝的一种表现。现代独生子女对此体会不深,而古代兄弟姐妹多,如果相处和睦,整个家就是其乐融融,父母看了会很欣慰。在家和睦友爱,以礼相待,外出自然而然就能够以礼待人,也能以友爱之心待人。

  3.谨信思想。古者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所以如果平常生活能够谨慎,就可以免掉很多的错误与麻烦。“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当今社会诚信问题天天提,可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是对此二字的莫大讽刺。《弟子规》的谨信思想注重培养人们对人对物的恭敬心与守护的心灵。

  4.爱众亲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人与人在交往相处时要时刻将爱存于心中,用感恩的心对身边所有的人。由此,对于不明白自我的芸芸众生就必须时时接近有道德修养的贤者并积极向之学习,否则因为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养成一身的坏习气就很难改掉。

  5.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这也是古圣先贤所强调的知行合一。只一味地埋头苦读,而不将所学的东西落实在生活当中,只是空长浮华,增长自己的傲慢心。所以,古人的教育方法,我们还是应该沿用:先培养德育,有余力再学其他知识。

  二、现代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

  (一)现代学校学生伦理思想的边缘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伦理道德的教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伦理关系是任何一个社会、国家、民族、时代的人都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伦理关系。只有把这五种基本的伦理关系处理好了,整个社会的人伦秩序才是井然有序的。但由于当今世界是科技化的`时代,同时也是数字化的时代,人类被架构在技术化的世界当中无法自拔,更让人难以喘息的是人被数字无情地加以控制,现实的感性的个人被抽象为简单的学位、学分、分数等。学校也难逃此厄运,面对科学技术、数字对人的苛求,大学生也只能如此般地屈服于理性的追求当中,而对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伦理道德教育置之一旁。

  改革开放以后,国人面对西方高度发达的科技和物质文明不免有些眼花缭乱,随之而来的是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也崇拜西方原子式个人的生活习惯。由此,就导致了今天学校重视科学技术的训练而忽视甚至排斥伦理道德的教育,也因为教师与学生都注重在知识与技术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内心的伦理德性修养,对于伦理亲情道德,大学生对之敬而远之亦或是置之不顾。

  (二)现代学校学生谨信思想的边缘化

  古人时时注意自已的言语和行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古人的生活很有规律,碰到意外的事情也能心平气和地对待。而当今的学生黑白夜颠倒,生活没有规律,生活秩序极其混乱,没有耐心与自制力,对人对事物的恭敬心也缺乏。谨的思想更表现在与人相处和独处时的行为表现。在与人相处时做到谨言慎行,身边的人便会很尊重你,很信任你;独处时能够谨小慎微能提高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而当今学校学生不管是做人抑或是做事情都缺乏谨的思想。很多大学生做事比较感情用事,有些甚至比较武断,缺乏三思而后行的谨慎态度,与同学相处也表现的比较浮躁,缺乏责任心与耐心,独处时更是放荡不羁,不会省思自己的过失与不足,有困难不会从自身找原因,而很多的是怨天尤人。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信”乃人言,故作为学生要说到做到,但当今学生的诚信问题层出不穷,如违约还贷引发信任危机;考试作弊,抄袭成风;应聘求职材料掺水严重;人际关系冷漠,你猜我疑;为什么当今学校的诚信问题如此严重?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本身缺乏责任心与羞耻心,没有对自身的使命与志向有个清醒的认识。

  (三)现代学校学生知行合一思想的边缘化

  人的命运是数字决定的,人的一切的丰富性都被抽象的数字掩盖了,基于此,德育教育的力量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人们接受的教育与生活实践是严重的脱节,对老师所传授的德育思想有所感动但没有行动,因为那是与自己无关的德育教育。人们看到道德的美好但没有自信也没有动力去实践。信—愿—行是落实德育的方便之门,是人们实践德育的不竭动力,逻辑地推理这一过程是合理的,但不仅思想要力求体现为现实,而且现实本身也应该力求趋向于思想。所以,要建立起对道德的信心与相信德育教育的力量,外在的约束只让人不为错与不为恶,但自己内心的本性使然是驱使人类向善的根本,也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才足以装扮人类的世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izigui/194602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