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弟子规泛爱众的解释(5)

弟子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这一段也是跟我们日常生活很有关系。尤其大人之间的交往,有时候我们也会特别感受到,明明很不想这件事情落到自己的身上,偏偏别人就会丢给你。我想很多大人都普遍有这样的感受。所以这里就告诉我们,“将加人”,当你不管是言语或者事情要加诸于别人,譬如说你将要批评别人,要说别人不是的时候,你想一想。想什么?想一想对方,他是不是愿意接受你这样的批评?你这样讲他,他会不会难过?如果你自己是他,你肯定会难过。想到这里,就应该赶快停止。

  “己不欲”,当你自己也不愿意别人这样来对你的时候,就要及时地停止。不管事情也好,言语也好,我们都要三思而后行。“将加人,先问己”,平常我们都忽略了。为什么忽略了?因为我们经常没有这种反思的举动,往往看到就讲,往往看到了以后就加诸于别人,让别人痛苦,我们没有感觉。因为我们不是当事人,往往人都会忽略,我讲完就算了,从来不去考虑它的后果是怎样的。所以这里也特别提醒到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每一个人都不希望不好的事情、不好的言语加诸在自己的身上,以同理之心,我们就要想到别人的感受,也不应该这样加诸于别人。再看下一段: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这里就讲到我们要懂得感恩。能感恩的人,他内心经常会觉得很满足,觉得世间的人对他都很好,他生活的环境也会一片祥和。为什么?他感激所有的人对他好,他也感激世间种种的环境都是非常美好的。这里也告诉我们,人要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头,不要总是愤愤不平、经常抱怨,不能活在这样痛苦的世界里头。

  所以,这里提到“恩欲报”。简单地讲,就是谁对我们有恩,我们一定要有感恩图报之心,一定要报答他,不可以忘恩负义。我们想一想,现代的社会,几乎是忘恩负义的社会,几乎可以说是这样的。当然好人还是很多,可是比例的确是太少了。我们想一想,这一生当中,我们拥有这样的身体,谁给予我们的?父母。如果没有父母从小这样辛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就没有今天。再想一想,我们能有这么良好的生活条件,每天快快乐乐到学校去读书,谁给予我们的?就是师长。你能明理,谁教导我们的?也是老师。这些学校谁盖的?就是国家。我们再想一想,今天有得吃,有得穿;吃得好,穿得也好,又是谁的功劳?就是很多人集体起来一起努力所得到的。

  所以在佛法里头讲人有四种恩德,我们必须报答,而且这个恩德对我们非常非常的大。第一个,就是父母之恩;第二个是师长之恩,老师的恩德,启发我们的智慧非常的大;第三个是国家之恩,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头;另外一个就是众生恩,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他们努力才有的结果。

  所以我们想到这里,从最切身的想到了父母,我们一定要有感恩之心,感恩就要懂得来报答,怎么报答?你要尽心尽力奉养你的父母。你能尽自己的能力,把你的才华把你的才艺贡献给国家社会,也是报国家之恩,报众生之恩,报老师之恩。为什么?老师辛苦地传授给我们智慧,传授给我们知识,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报答老师的恩惠。怎样报答?一定也要再传授下去,一代传承一代。

  “怨欲忘”,这里就讲到当你有不平衡,当你受到委屈,当你心中有仇怨,这个时候应该要赶快把它忘记。我们想一想,当我们看到蓝蓝的天空,没有丝毫的云彩,我们会觉得非常的空旷,内心也会觉得非常的开朗开阔。如果你心里有不平衡、有怨恨,你终日在那里痛苦,痛苦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我们何不把这种怨恨快快的去除掉?所以这里就告诉我们,心中有不平、有怨恨,我们应该要早早地把它除掉。这些怨恨就好像浓厚的乌云一样,我们看到天空没有蓝蓝色彩,天空乌云满布,也是会觉得不舒服。

  所以,人活在这一生当中,我们要懂得调适自己,自己有怨恨的时候,不要把怨恨愈积愈多,就好像存在银行一样,一直生利息,怨恨在心里头愈结愈大,这是很不好的,对自己的身心都有很大的伤害。所以圣人告诉我们,心里有不平衡、有怨恨,应该早早地把它忘记。我们也不忘每天要清除内心里头的障碍,内心里头的不平衡,就好像倒垃圾一样,每天要把这些脏的东西统统丢光,我们的身心才会安适,才会舒服。

  “报怨短,报恩长”。所以这里就提到,我们仰慕父母,孝顺父母,那是一辈子的事情,是源远流长的。不能说我现在想到孝,我才来孝;我没有想到,我就不知道懂得报恩。所以“报怨短”,要记得有不舒服的时候,要赶紧把它去除掉;有恩于我们的,我们终生不要忘记,这样才对。我们想一想,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有这么快乐的环境,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

  末学曾经看过有一个先天就双目没有眼珠的人,当时我在用餐,点餐的时候,也看到他要吃一碗面,我当时看他在吃面的景况,我那天中午就吃不下饭。为什么?我感到我自己真的是一个非常幸福快乐的人。我看到他吃这一碗面,虽然有稍微凉一点,但是他两只手这样摸,沿着这个桌子慢慢地、慢慢地摸,然后筷子拿起来慢慢地端起来,摸很久他才吃一口。我看到这种情形,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为什么?我感到人间有这么悲惨的人,有这么可怜的人。我们想一想,今天我们这么幸福,这么快乐,我们更应该感恩图报。对我们好的人,我们不可以忘记,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不能有抱怨,不能有怀恨。你看这样的人,他都有勇气,他都活得这么好。我们常人,我们一般正常之人,更应该不要愧对父母,不要愧对国家,不要愧对师长,应该要好好努力才是。看完了二十九条,我们再看第三十条: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这里就讲到当你是一个主管,当你领导很多人的时候,作为主管,作为领导人,你应该如何来善待你的部属?我们晓得要以德才能服众。从最简单的做一个主管、领导人物,应该如何?这里就讲“身贵端”。你的身体,从你的行为举止,你就要端正。这个“婢仆”,古时候都有丫鬟,我们说婢女;仆人有长工。这些丫鬟、长工我们就统称为婢仆。可是现在我们不用这样的名称,我们都称为部属,或者家里头的佣人。

  如何对待他们?“身贵端”,首先作为一个领导人,作为主人的你,你的身体,你的言语,你的造作,就要端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你做得不端正,底下的人也会向你学习,你不端正,底下的人当然就不端正。所以不管是一个公司也好,一个团体也好,一家也好,这个主人、带头的,首先都要记得自己威仪一定要端正。如果你很轻浮、很轻率,你就没有办法以身作则,底下的人也没有办法树立好的行为,他们也没有办法建立良好的行为态度。所以在此地,怎样做一个主管?怎样做一个领导人?这里教我们,首先就是要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

  “虽贵端,慈而宽”。这里就讲道,虽然你很端正,很严格,但是人不能太苛刻,你做主管的也要懂得体恤下属之人。所以在《论语》里头有一句话,“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也就是说做老板的、做主管的,你对底下的人,你要懂得礼貌,你要以礼来尊敬他。你能体恤他,你能关怀他,你能以礼相待,他就肯定会效忠于你,所以说“臣事君以忠”。因为他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切,肯定他就会很卖力地为你工作,他就会忠于他的职守来为你效劳。如果你待他很苛刻,非常的严厉,一点都不慈悲,犯一点小过,你就要很严格的处罚,这样底下的员工不服,将来都有可能给你捅很大的纰漏跟差错,这就得不偿失。

  所以古人这样教诫我们,苛刻之人是最无福之人;就是你待人很刻薄的话,你就是一个没有福报的人。老板如果没有福报,这个公司就岌岌可危。所以待人要懂得“慈而宽”,这个慈就是要仁慈,要有仁慈之心、要有宽恕之心来对待下人。我们想想看,他今天会做这样比较卑微的工作,就是他们能力有不足的时候;有不足的时候,我们衡量他们智慧能力都略差一点,我们能同情他在这一方面有一点差,反应或者慢一点,作为主管的我们能洞察他们有这一方面的缺陷,我们应该好好的教育他们。不可以很严格很严厉,犯了一点小错,就很严格的处罚,这个都是很不对的,而且很不慈悲,很不道德。

  所以作为主管,你要做一个轻松的主管,要做一个有福的主管,要记得对底下要以礼,要经常关心他们,体恤他们,肯定你的福报会源源不断。接下来讲如果你不是用慈悲,不是宽恕,不是用这样仁慈来对待你的属下;你用势力来服众。【势服人,心不然。】

  这里就讲到你用权威用势力用钱财来控制他,他们不会服从你,只是表面服从你,因为有利害关系。我肯定现在听你的,是因为我要这一份薪水。但是他心里一定是骑马寻马,一旦有比较好的工作条件,他一定就会离开。所以不能用权势、用很严格的条件来令人服从于你,因为它的后遗症是彼此心里都会有反抗,一旦时机成熟,吃亏的是自己,吃亏的是老板。所以这里讲:

【理服人,方无言。】

  如果你能让大家服从于你,是用理,用正理,用有道理的这个方式,来令众人服从于你,这样大家都会欢欢喜喜地为你效劳。所以此地特别讲到作为一个主管,当你的制度在建立的时候,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到,是不是有讲到道义、仁义?如果太苛刻的话,这些员工恐怕没有办法真心地为公司效劳。要让大众都服你,你就要有公理、有道义存在,这样彼此之间才没有言语的纷争,你的公司、你的团体才有办法和谐。

【弟子规泛爱众的解释】相关文章:

1.弟子规 泛爱众篇

2.弟子规泛爱众原文

3.弟子规全文泛爱众儿歌

4.弟子规泛爱众篇全文

5.弟子规「泛爱众」解析

6.弟子规泛爱众解释

7.泛爱众的弟子规故事精选

8.弟子规泛爱众读书有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izigui/228446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