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正确弘扬传统文化,慎重对待《弟子规》(3)

弟子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凑字的文笔

  今日人们所见的《弟子规》是几经修改的作品,此书最初由清康熙时绛州李毓秀写成后,山西浮山儒生贾木斋将原书作过一次修改,并将李编的《训蒙文》改名《弟子规》。同治五年(186年)陕西三原人贺瑞麟又将此书编入他所辑的《西京清麓丛书·养蒙书九种》之中,重新出版。共1080个字,通篇采用三字一句,以合辙押韵的韵文形式出现。这种三字一句,每一小段均押韵的形式,人们喜闻乐见,儿童读起来琅琅上口,易学易记,是一很好的形式,但这一形式不是始于此书,一千年前的《三字经》已有成功的范例。

  利用合辙押韵的形式当然很好,作者为了用这一巧妙的形式灌输进他的说教内容。却在很多处勉强凑字,硬造名词,不合语法,令人费解。如“居有常,业无变”之“业无变”之业应是祖宗传下来的事业不变更,但与“居无常”联系不起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之“力为具”、“谨为去”更不清楚。“丧三年,常悲咽。居处辨,酒肉绝”一段,“居处辨”既含意不清,这两句又不押韵,只不过凑足三个字而已。“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应是对上要合乎等级名份,对下要与家庭地位相符。一般人不会想到这么多,还要好好解释一番。这么一解释,就失去“通俗易懂”之意了。“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意思是别人问到谁时,应该回答名字,“吾”字和“我”字,不应混淆,应该分开。应该是“要分明”,文中用了“不分明”,不正好相反吗?还有“直谅士,渐相亲”“直谅士”应是耿直信实的士人,“谅”当固执讲,固然也当“信”讲,但那是小信。孔子说“君子贞而不谅”,是说要讲大信,不要讲小信,作者此处用了这个“谅”字,要士人对别人“谅”,只是小信,便能“渐相亲”,显然水平太低,要求不对,这又是明显的凑字之为。“过不规,道两亏”,意思可能是有了过,又不按规则,如果两者加起来,就是两个错(亏)了。这种解释不知是否正确?孔子当年说过“过而不改,是为过矣”[5],即有了过又不改过,又多了一个过。多么清楚,作者的话别人不懂,自己也说不清楚,正是“以已昏昏,使人昭昭”之作。“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己”。这句话显然依据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来,但“即速己”却很难令人理解,好象是自己不愿干的事,快快不干,“即速己”三个字可以这样解释吗?是快快干呢?还是快快不干呢?说起来这么别扭!讲起来这么不通!“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此“理真”显然是“真理”之意,此真理应指儒家学说。这又是为了说明问题凑句造词,颠倒名词之作。

  以上举出多例,说明此文作者为了说明问题,造词凑句,病句累累。作为儿童启蒙读本,孩子们读了这些病句,大大不利于语言训练及写作表达。我国古代的文言文,是很规范的,当时民间的俗语,是很顺畅的。以此别别扭扭的一些句子教育孩子,还让孩子们背诵,很易把孩子引向语言和文字不规范的邪路。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izigui/2982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