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弟子规与礼仪:婚礼的传统意义

弟子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弟子规》这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集中了仁义礼智孝的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弟子规与礼仪的部分。

  尊敬的丹斯里李金友贤伉俪,尊敬的诸位董事、顾问、中心的领导,尊敬的诸位三对新人的父母亲大人及家人,尊敬的诸位三对新人,尊敬的诸位嘉宾、朋友们,大家Selamat Petang(下午好)。

  今天是我们中心三对新人大喜的日子,我们整个的会场也充满了隆重、庄严而又喜庆的气氛。借这样一个机会,我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共同来了解一下中国传统婚礼,它真正的内涵、目的和意义,让我们在后半场的观礼当中,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婚礼当中每一道礼仪背后,它所起到对我们人心的提醒和教化的意义。当然,我也是刚刚学习,在和大家介绍分享的过程当中,假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我们在座的诸位长辈、朋友们多多给予指导。

  刚才蔡老师在一开端,其实他已经点出了婚姻真正的一个目的和意义。我们中国古代的传统婚礼,在经典当中有三本礼学经典,其中一部《礼记》。《礼记》当中有一篇文章叫“昏义”,它在一开端就把我们整个婚礼真正的目的、内涵、意义,全部讲了出来。它是这么讲的,“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我们看到是写的“将合二姓之好”,这个二姓是指不同姓氏的一对男女成婚。

  那在我们中国的古代,黄帝之后就有一个规定,什么规定呢?同姓不婚。相同的姓氏不能够成婚。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其实他们就非常重视优生学、遗传学。我们都知道同族或者是同姓,血缘关系比较近的成婚,会造成后代子孙他的智力、体力都会低劣,甚至数代之后可能就会出现短寿、早夭的现象。

  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非常的护念我们这些后代子孙,希望我们这个民族的血统,我们的这个人种,能够在整个承传的过程当中,保持它的优良。这样我们的文化才得以能够承传,发扬光大。所以古时候是娶妻不娶同姓,同姓百世不婚。比方我们人与人之间,有时候一见面说,“你也姓李啊,那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就讲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接下来,它说,“合二姓之好”。这个“好”,当美讲。夫妻成家,我们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定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当然,这个好、这个美,我们在《诗经》当中也听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这个美和好,不是说我们两个夫妻只是讲情投意合、两情相悦,或者结婚为他们庆祝,将来好好去经营他们这个小安乐窝,去享受自己二人世界的生活,而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婚姻观念当中,是没有这一层意思。这里告诉我们非常清楚,是“上以事宗庙”,也就是夫妻一旦成家,他承担着要祭祀祖先,尽分祖先,要时时缅怀祖先的恩德,将祖先优良的美德,代代的承传下去,这是夫妻的一个责任。而“下以继后世”,就是要将祖先的家道,遗留下来优良的家道、家风、家规、家业,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能够光大门楣、光宗耀祖,不给我们的祖先丢脸。所以,我们不仅仅是要养育儿女、教育儿女,更重要的是将我们祖先的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的传承下去。

  我们讲到这里,可能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更进一步、更深刻的来了解传统婚礼,它的这些礼,它的重要性,我想就让我们现在共同来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我们到春秋时期,我们来看一下孔老夫子和鲁哀公的一段对话,就让我们更加深刻的去体认婚姻它真正的价值。

  当时鲁哀公就问孔老夫子,他说,“请问大礼如何?”他说,“君子只要一谈起礼的时候,都对礼显得特别的尊重、特别的敬重,这是为什么?您能不能告诉我一下?”这个时候孔老夫子说,“我一个贫民百姓,怎么可以跟您谈礼?”而这个时候鲁哀公说,“您就给我说一下,我很想了解一下。”孔老夫子就讲到,他说,“听说关乎人民生存的事,礼最大。”

  为什么礼最大呢?因为没有礼,就没有办法沟通天地神灵。我们的祭祀,都要有祭祀的礼仪,才能够表达我们内心真正对祖先、天地的那份诚意。他说没有礼,就无法辨别君臣、上下、长幼的地位;没有礼,就没有办法区别男女、父子、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您看,假如没有礼,我们人类的五伦关系就不存在了;假如这个伦常不在了,我们这个世界就会乱掉,我们的文化不可能承传下去。所以讲到这里之后,夫子就说,“所以作为一个君王,就要教导人民这些礼,不仅让他们了解、学习,而且让他们所有人生的行为,都要遵礼而行。”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古代,一年四季都会举办许多大型的礼仪活动。比方说年轻人,他到十八岁,他要行成人礼,叫“冠礼”,结婚,要举办婚礼,祭祀有祭礼,还有乡饮酒礼、乡射礼,都会举办很多的礼仪。当然每一个礼的背后,它起到的都是教化作用和目的,那使得这些礼能够如期的举办,人民的心境、思想和行为,时时都能够归到正途。所以天下就会和顺,人与人之间就会相亲,就会和睦。

  所以他说君子谈到礼的时候,就非常的敬重礼和重视礼。这个时候,鲁哀公又问到,他说,“立人之道,什么最大?”他这么一问之后,夫子脸色就变了,变成什么样?他很惊讶,他说,“哎呀!君王您能够问这样的问题,真是我们百姓的福分。”他说,“既然您问到这个问题,我告诉你,立人之道,是政事为大。”这么一问之后,鲁哀公又说,“什么叫政事?我还是不清楚,你能不能跟我讲得更明确一点?”结果这个时候,夫子又讲到,“政者,正也。”也就是说,一个君王你做政事,你的行为、举止、思想,都是在做正事,都是正道,行的是正道,那百姓就会去效法,就会去追随。假如我们今天君王所行的、所做的都不在道上,那我们的百姓又从何而从呢?

  讲到这里之后,鲁哀公又问到说,“治理国政到底要怎么治理?我也是很不清楚。”这个时候,孔老夫子马上就一语道破了政事,治理国政的重要内涵。他说,“首重三纲。”这三纲,我们集体来读诵一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izigui/31243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