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弟子规》对青少年的影响(3)

弟子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在我国古代,孔子最早提出 了“仁者爱人”的学说。从此爱在思想史中处于最高的道德标准。孟子也曾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也提出了“兼相爱”的思想。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崇高主题,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爱的教育是从情感中丰富青少年的心灵,给心灵加以柔软的感性灵魂,把青少年培育为有同情心、有爱心、有良心的丰富的人。

  爱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强迫的教育,而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它是以个人内省和体验为主要教育方式的教育,是一种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实现人生幸福为目的的非理性教育。爱的教育尊重了主体的个性,保持了青少年的独立,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它蕴涵着人性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提高了青少年的幸福感、同情心及其他内在丰富的情感,是一种心灵修养的教育。从这种意义上说,培养青少年的爱的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经之路,《弟子规》恰恰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

  作用三:符合国情,贴近生活,有利于教学思维模式转变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原因,中西方的思维模式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趋向整体性的和谐的追求。“天人合一”的观点就是传统中国思维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它主张宇宙是一个整体,看问题要注意整体性。西方的思维模式是个体性的、原子式的,主张主客二分,通过对大自然的惊异,逐一找出其中的存在性含义,用分裂的观点来看大自然。

  《弟子规》从日常行为规范出发,并非抽象的理论概念,而是一种形象的实践指南。它从最幼小最基础的规范来教导青少年,与中国人的实体化、过程化的思维模式是统一的。《弟子规》从外在的礼仪规范孩子的行为,进而正确引导孩子的内在价值观,日常行为规范的精髓、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密切亲子关系的途径、深入浅出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使青少年在迷茫的青春期找到了导航的灯塔,指引青少年走向人生的成功。《弟子规》和《大学》等经典著作的内在意义是相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把一个人的一生作为一个过程,从小到大都可以用中国的传统伦理来指导。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izigui/34068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