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弟子规》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研究论文(2)

弟子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新型现代教育模式的思考。

  构建新型的现代教育模式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同时也是对目前教育反思的需要。与传统的教育相比,很多传统的教育职能正在逐渐弱化,由那些功利性较强的教育职能以及智力职能取代,导致出现了很多道德教育缺陷和漏洞,形成了人格缺陷。所以新型的现代教育就应该要避免这一问题,重视道德品质的教育,更新教育的理念。先贤们提倡的“教子婴孩”、“养正于蒙”就是提倡道德教育要从小开始培养,这也从侧面体现出道德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做起,从家庭启蒙教育开始,然后将道德实践的范围进一步地扩大,以不断地提高学生和子女的道德品质。本文认为古代的蒙学教材《弟子规》是一部很好的教育范本,以下就以《弟子规》中的一些良好理念为例来进一步地分析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构建新型的现代教育中的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作用。

四、《弟子规》对现代教育的作用。

  (一)家庭启蒙教育。

  现代的家庭伦理建设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来实现的,如果忽略了家庭教育,那么就不可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伦理氛围。启蒙教育对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家庭作为儿童最初的教育场所,他们将在这里度过人生的一大部分时间,将在这里逐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里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亲切的、随时随地的,子女无法选择的启蒙老师就是父母,他们将从父母那里学习对待人和事的态度,学习尊老敬长、和善待物。在《弟子规》中就强调子女应该听从父母的教导,养成孝顺、听话的好习惯,这是由于在儿童时期他们不具备任何辨别能力、思维能力和道德观念,需要父母从旁引导,所以父母应根据社会生活的准则给予子女良好的引导和教育,让子女学会辨别事物的好坏。

  (二)好的行为习惯教育。

  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一样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累积而成的,它体现在日常的对待人或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弟子规》中认为,应该养成珍惜时间、讲究卫生、生活有序等习惯,“朝起早,晚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步从容、立端正”等都是对子女和学生的在言谈举止上的具体要求,通过规范青少年的行为举止,将社会中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和弊端予以摒弃。《弟子规》中的许多思想是目前社会更需要提倡的,只有发扬传统美德,摒弃糟粕,才能让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

  (三)人际交往中的道德修养教育。

  《弟子规》中指出道德目标首先要确定,确定后重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并将其作为制约个人行动的习惯性行为。在为人处事方面,《弟子规》中指出应当诚实对人、言而有信,谈吐文明、谨慎说话,对自己的错误要有清楚的认识,通过这四点来规范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对改善青少年间存在的不良现象有积极的影响。

  (四)情感追求教育。

  《弟子规》中特别地引用了“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等思想来阐述对情感的追求,“入则孝”体现的是感恩,“出则悌”体现的是尊重,“泛爱众”体现的是关心。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孝”至今被大多数人认为是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让学生和子女学会感谢父母的养育、教导之恩,这不仅是一种家庭美德,更是一种社会的美德,不仅培养的是他们感恩的意识,更是让他们树立自立、自尊、自强和责任感等自我意识。在教育领域中,提倡的是以尊重为核心的教育,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要使得学生能够在情感上、精神上都得到尊重,只有尊重他们的情感,才可以培养出他们的良好品质。关爱教育是关爱社会每个成员,培养大爱的道德情怀,学会关心其实也是对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只有学会关心他人,才能处理好与周围的关系,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五、结束语。

  在构建新型的现代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有很多良好的传统教育精华和经验值得借鉴并发扬光大,但在借鉴和转换时应该根据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完善,不可生搬硬套,以便让新型的现代家庭教育更适合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余广俊。中国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建构[J].理论月刊,2010,(11):87-89.

  [2]郑善美。20世纪下半叶韩中家庭教育变迁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3]刘佳。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中文化资源整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贵州小黄村为个案[D].西南大学,2010.

  [4]周晓欣。后喻文化与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5]张倩。走出我国家庭教育伦理困境的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6]王彩霞。当前中国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

  [7]严婷婷。试论“独生代父母”的教养观念及其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D].北京师范大学,2009.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izigui/55327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