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透过《短歌行》的引用及比喻之妙看曹操(4)

短歌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这是当晚宴会时景象,曹操兴之所至,举头望月,此时恰是皓月当头,明亮皎洁,有感而发。可是诗人用一个“如”字,分明不是写月亮了。那么谁似明月高悬于太空?是那些有着美好才华的贤能,他们有耀眼的才能,但却让人可望而不可即,那么冷峻的远离“明主”。明月有许多别称,以“玉盘”之“玉”喻才华,以“寒宫”之“寒”喻清高,以“高悬于上”之“高”喻不肯屈就,不能相亲,曹操心里是多么焦急挠心,所以发出“何时可掇”的疑问。因此此句比喻人才难得,求贤不得,正把诗人渴慕、急迫的心态表现出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

  以乌鹊喻贤士,似乎不太雅观,但恰是证明着诗人即景抒情的高超技艺。他用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凤翱翔于天际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这是写诸葛亮的诗句。孔明恰是与曹操同期的高士,他的想法就是当时许多士人的共同心声。凤凰是要选择梧桐树才肯栖息的,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这些贤士或是无处投奔,或是不肯投奔,或是正在犹豫之中。战乱频仍,有些人才不知该投奔何方;在三国鼎立尚未形成的局面下,局势并不明朗,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在这里可见诗人时刻关注着犹豫不决的贤才们,自然界的风吹草动都是他求贤心情的直接写照。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此句既是引用,亦是比喻。语出《管子・形势解》,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angexing/9248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