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杜甫诗三首─登高》教学设计(4)

杜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设计思路】颔联的问题类似于首联,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的手法,在问题表述上渗入诗歌技巧。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罗大经读颈联读出了八层意思,那同学们读一下,看看你们能读出几层意思?(小组讨论)

  参考: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设计思路】介绍古人对诗句分析的结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探究热情;此问题是课后习题,正文讲解中应合理介入习题的讲解。

  4.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参考:

  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

  【设计思路】读这首诗,解这首诗,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思想内涵也可理解为其他层面,理由合理均可,但大方向要对);问题解答需宏观把握诗歌。

  (五)赏析小结

  1.怎样理解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怀?

  参考:

  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不读出这首诗的积极意义,就不能体会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明代的胡应麟推此诗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确不虚夸。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25250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