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析杜甫诗中之“哭”

杜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又被称为“人民的诗人”,他的诗被称作“诗史”,杜甫的伟大是源于他高洁的品格,爱民爱君的人生信念,正是因为对人民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使得杜甫在诗中长歌当哭。而“哭”也成为杜甫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式。

浅析杜甫诗中之“哭”

  现在提起杜甫,无疑是家喻户晓的,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他为中国古代文学所做的贡献,都是无人可与之比拟的。而萧涤非先生在他的《杜甫研究》一书中指出,杜甫是人民诗人,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人民性。杜甫的生活是艰苦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条件,是杜甫能够得以亲近人民。杜甫看到了人民苦难的生活,对人民怀着深厚的同情,而面对这样的苦难,一心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他能做的,只是与民同哭啦。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三个君王,而玄宗朝是他生活的主要时期,对于玄宗后期的穷兵黩武,尤其是对于安史之乱中征兵抓丁的现象,杜甫感到同人民一样的悲痛。“三吏三别”这一组诗是作于公元758年到公元759年,杜甫由洛阳回华州沿途所见所闻。这一路上,杜甫是哭着走过来的。先是哭《新安吏》中中男都被征调,而“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不仅仅是道出不管肥瘦,有母无母,有伴无伴,齐声痛哭,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当时战乱的频繁,人民生活无法得到保障,人们流离失所,抓丁也是抓不到足够的人数的。看到这样的情景,杜甫在哭,并且他还感到“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与此同时,杜甫还去尽量宽慰这些送行的亲人,用将军善待士兵的美名,用将来胜利的希望,让这些亲人心中保有着企盼,有着生还的希望,这也是杜甫的美好愿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2767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