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杜甫和睦平等民族观的具体表现(3)

杜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诗前有序云:

  “览道州元使君结《舂陵行》兼《 贼退后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当天子分忧之地,效汉官良吏之目。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德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不意复见比兴体制,微(委)婉顿挫之词,感而有诗,增诸卷轴,简知我者,不必寄元。”

  诗中高度评价元结其人其行其诗。“吾人诗家秀,博采世上名。粲粲元道州,前圣畏后生。观乎舂陵作,欻见俊哲情。复览贼退篇,结也实国桢。”同时表达对元结思想的认同:“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狱讼永衰息,岂惟偃甲兵。凄恻念诛求,薄敛近休明。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最后再次申明唱和之旨:“感彼危苦词,庶几知者听。”

  王嗣奭《杜臆》 评此诗曰:“公作此诗,盖同声之应也”, “亦欲救世,诗人闻而兴起,故诗序云,‘知我者,不必寄元'”,“‘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此篇中吃紧语,公与元相契在此。使居官者人人有此念,天下治矣”③ ,可谓深得其意。

  杜诗中有“粲粲元道州,前圣畏后生”一句,宋人特地在道州州治修筑“粲粲亭”,取杜诗诗意以作纪念,而杜甫与元结相通的心志情感,又一起融会成中国古典诗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和忧国忧民精神,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堪称中华多民族文学共生的灿烂奇卉。

  杜甫另有一首《 送元二适江左》,《 全唐诗》于题下注云:“一本原注:元结也。考次山集,未尝入蜀,亦未尝至江左,且与后注应孙吴科举不和。迨非是。”可见其诗曾被误认为是赠予元结的,学者们均以辨其非。然元二是何人,则尚待考证,《杜诗详注》卷十二引朱注:“《王右丞集》 由《送元二使安西》,疑即此人”,实际上也缺乏进一步证据,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可从“风尘为客日,江海松君情”, “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等句看出杜甫对这位元姓朋友的关心。  此外,杜甫在夔州期间还屡屡有诗赠另一位元姓友人,先后作《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夜宿西阁晓呈元二十一曹长》、《西阁口号呈元二十一》诗。据仇注:“ (杜)公昔曾与元同曹,故曰曹长。”④ 岑仲勉先生指出其注释之误,据唐李肇《唐国史补》考订曰:“尚书丞、郎相呼为曹长”⑤。杜甫曾署工部员外郎,可见其似为杜甫故交。从第一首题目即可见出其关系亲近和谐,第二首诗末云:“寒流江甚细,有意待人归”,写杜甫对故人相见满怀期待,也可见其情谊非浅。其第三诗云:“山木抱云稠,寒空绕上头。雪崖才变石,风幔不依楼。社稷堪流涕,安危在运筹。看君话王室,感动几销忧。”则可看出二人交谈甚合。所谓“喜留心王室者,尚有同志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36007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