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杜甫在成都的生活经历(2)

杜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在长安生活了十年的杜甫,四处碰壁的清贫生活,早也减少了他年少时的踌躇满志。”——杜甫在长安,时为天宝五载至十五载(公元746—755),一个人的35岁至45岁期间,还能用“年少时”加以指称吗?

  “长安被陷后,他带着家人,颠沛流离,餐风露宿,终于进入蜀地。”——长安沦陷于安史叛军铁蹄之下,是天宝十五载(756)的事情。当年杜甫时只身一人困于长安城中,妻子儿女均寄居在奉先县,当时奉先县的县令可能是杜甫妻子家族的亲戚,比如舅舅。杜甫本人逃出长安后,也并非立即去跟妻子儿女会合,开始逃难。而是历尽艰辛,跑到李唐新帝肃宗所在的凤翔(在甘肃)。在凤翔,杜甫官拜左拾遗。一年多以后,因为疏救好友房琯,被贬出朝廷,到华州(今陕西华县)任职,时间为整一年。杜甫一家“颠沛流离,餐风露宿,终于进入蜀地”,是在华州任职一年之后的事情。因为战乱,可能还有天灾,关中发生大饥荒,为官薪俸不足以养家糊口,加上当时杜甫的政治理想已经幻灭,于是弃官,携家去了秦州(在今甘肃天水)。

  “在蜀地一家简陋的客栈歇息后,第二天一早,杜甫去找到了他的故交——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一家初到成都,一般认为是暂寓浣花溪寺(又叫草堂寺),杜甫有诗句云“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酬高使君相赠》)。诗文中,并无杜甫一家在客栈歇息的说法。初到成都,给予杜甫照顾的有老友高适(当时任彭州刺史)、一位姓王的表弟(做着司马的官)、徐卿(有可能是后来叛乱的徐知道),以及萧实、何邕、韦班等一般州县官员,也有说是时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裴冕的。没有文献表明杜甫是一到成都即会见严武的。杜甫跟严武虽然是世交,早在长安时期就相互熟悉了,但在成都期间的交往,主要是在杜甫抵达成都的第三年,代宗宝应元年(762)。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38402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