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杜甫在成都的生活经历(3)

杜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作为蜀中第一军阀、工部侍郎严挺之子的严武,年少时候就和杜甫交好。”——“作为严挺之子”,我估计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会理解为“作为严挺的儿子”。不知道这位作者是否也是这么想的。倘若是这样,则大谬不然。其实应该是“严挺之之子”,严武的父亲叫“严挺之”,不叫“严挺”。严挺之做过宰相,按照官衔称大不称小的行文规矩,称其“工部侍郎”也不合适。

  “在严武的推荐下,杜甫被任命为节度使署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一个月后,看透官场黑暗与虚假的杜甫,毅然辞退了官职,当严武问他在蜀中有何需求时,杜甫直言相告——愿将军为我在浣花溪旁,盖一草堂。”——杜甫被严武推荐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职衔,并非杜甫初到成都之事,而是广德二年(763)。那是杜甫到成都的第五个年头。杜甫辞去参谋职务,也不必说成是“看透官场黑暗与虚假”。杜甫辞职,主要是年龄问题,52岁了,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已经绝望,喜欢过自由轻松的生活。另外,杜甫严武之间的关系,可能也出现了问题。老朋友未必适合做上下级,更何况杜甫年长于严武,性格又耿直。杜甫到成都的第二年,即公元760年春天,就已经在浣花溪旁盖起了草堂,有《堂成》诗为证。严武被朝廷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时间是乾元二年(761)。此前,严武做过绵州刺史、东川节度使,并未在成都任职。可见,杜甫在浣花溪旁修建草堂,基本上跟严武没有什么关系。《杜甫之‘蜀酒浓无敌’》的作者,很快又说了“杜甫草堂落成,是杜甫入蜀第二年的春天”的话。可以肯定,其严武在成都任职、跟杜甫的交往,时间概念是混乱的。“辞退官职”,不合语法,是“辞去官职”之误。  “在草堂里,杜甫边执教严武长子,边吟诗作词……”——我研究杜甫多年,既没有听说杜甫曾经做过严武长子的教师,也不知道杜甫竟然还作过词。

  “尽管外界争夺四起,但杜甫的草堂却岿然不动,成为杜甫肉体与精神的最安全归宿。”——“岿然不动”,天哪!杜甫在成都修建的哪是草堂啊,简直是城堡。杜甫草堂之所以能在外界争夺(比如徐知道之乱)中没有遭到太大破坏,不过是因为,它只是一所普通民宅,微不足道。实际上,草堂也决非杜甫安全的归宿。徐知道叛乱时,杜甫不但自己在梓州躲避,很快又将家小接到梓州暂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38402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